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隔江寒雾隐楼台,远逐钟声放艇来。
乱后不知僧已去,几堆红叶寺门开。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过保圣寺》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江边景象。首句“隔江寒雾隐楼台”,通过“隔江”和“寒雾”展现出寺庙被江水环绕,笼罩在清冷雾气中的宁静氛围。楼台若隐若现,增加了神秘感。
第二句“远逐钟声放艇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舟而来,随着远处传来的钟声,仿佛在追寻着僧侣们的日常功课,富有动态感。这句也暗示了寺庙的日常活动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交融。
第三句“乱后不知僧已去”,点出时局动荡之后,寺庙的平静似乎被打破,诗人发现僧人已经离开,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的“乱后”二字,可能暗指战乱或社会变迁。
最后一句“几堆红叶寺门开”,以“红叶”作为季节的象征,描绘了寺庙门前散落的红叶,显得凄美而寂寥,与前文的钟声形成对比,增添了寺庙的萧瑟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保圣寺在乱世背景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孤舟山水雪晴时,看到梅花一万枝。
东崦题诗西崦醉,等闲忘却故人期。
春风江上荡舟过,垂柳垂杨拂浪波。
惆怅今年频送客,长条欲折已无多。
欲寻春去怕春休,又值春阴不得游。
寂寞西园风雨里,杏花比客更多愁。
花落江南酒市春,逢君归骑带京尘。
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