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
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
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
为耽寂乐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寺庙图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宗教氛围的和谐共存。
“春寺无人乱鸟啼”一句,以“春”字领起,全诗便铺开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无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空旷,而是相对于闹市的人群而言,寺庙内外虽有鸟鸣,但已融入了环境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藤萝阴磴野僧迷”则描写了藤萝缠绕的古老殿宇和迷失方向的僧人。这里的“迷”字,既可理解为僧人在这片古寺中的漫步无目的,也可能暗示着他们对信仰的追求与探索。
接下来的两句,“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通过“云藏”和“草没”的字眼,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覆盖。古老的壁画上可能曾有过龙与象的形象,而如今只留下残迹;香台则被野草所掩盖,甚至有鹿麛在其间徜徉。
“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一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梵呗”指的是佛教中的咒语,而“招提”则可能是僧侣们在晨昏时分进行的宗教仪式。这两词的使用,强化了诗中禅意和宗教氛围。
最后,“为耽寂乐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诗人似乎在劝诫读者,也可能是在自我安慰。这里的“寂乐”指的是心灵上的宁静与快乐,而“亲禅侣”则是对那些追求禅意生活的人的赞美。“莫怪闲行费马蹄”,则是在告诉人们,不必为寻找内心的平静而感到困扰,即使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探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世界。
不详
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
石门栖怖鸽,慈塔绕归鸿。
有法将心镜,无名属性通。
从来乐幽寂,寻觅未能穷。
分险架长澜,斜梁控夕峦。
宿云依岭断,初月入江寒。
缁化秦裘敝,尘惊汉策残。
无言倦行旅,遥路属时难。
放迹疑辞垢,栖心亦道门。
玄言萝幌馥,诗思竹炉温。
解带摇花落,弹琴散鸟喧。
江山兹夕意,唯有素交存。
寂听郢中人,高歌已绝伦。
临风飘白雪,向日奏阳春。
调雅偏盈耳,声长杳入神。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度曲知难和,凝情想任真。
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