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一)

蔓草苍藤次第除,小亭灌木共萧疏。

驰驱自信无长策,贫病因知恋敝庐。

时复攒眉过白社,更谁载酒问玄居。

倦游司马多愁渴,犹向文园赋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里在园中居住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首联“蔓草苍藤次第除,小亭灌木共萧疏”,以“蔓草”、“苍藤”、“小亭”、“灌木”等意象,勾勒出园中清幽而略显荒凉的景象,通过“次第除”和“共萧疏”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入微的感知。

颔联“驰驱自信无长策,贫病因知恋敝庐”,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自省。他意识到自己虽努力奔走却找不到解决之道,贫困的生活使他对简陋的家园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这两句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

颈联“时复攒眉过白社,更谁载酒问玄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园中的日常活动。他时常眉头紧锁地走访附近的村落(白社),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期待着有人能像古人那样,携酒来访,探讨玄妙的哲理。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渴望交流、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尾联“倦游司马多愁渴,犹向文园赋子虚”,以历史人物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反思。他自比为“倦游司马”,内心充满愁苦,但仍然像司马相如那样,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这不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对文学艺术力量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文学的独到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风骨。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二)

叠石为坛竹作林,编茆幽结薜萝深。

三千客里空长铗,万事邱中有短琴。

静爱松风醒蝶梦,閒调天籁韵禽音。

栖迟漫笑儒冠拙,何地江湖不陆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三)

落絮游丝片片浮,小园萧索不禁秋。

衰荷欲卸红妆淡,嫩竹疑含粉黛愁。

曲沼平添疏雨润,高台独上晚风遒。

最怜潘岳多情思,不赋閒居亦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四)

一雨能消暑气残,幽斋晴景更宜看。

床头堕叶摊书满,槛外飞花扑径寒。

山色濛濛当睥睨,商声淅淅戛琅玕。

关河迢递知音隔,独抱丝桐未忍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恭陪王老师谒白沙先生祠

路转丛篁一径分,遗祠肃穆俨江濆。

閒云不扫苍烟合,湛露长披碧树薰。

曲坞潭清犹贮月,空阶苔古尽成文。

宫墙此日堪翘首,蘋藻何人共荐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