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道间(其一)

当阳楚名都,畴昔用武国。

山馀磨剑石,陵有拖鎗谷。

自从春秋来,纷纷几蛮触。

霸主争盟会,盗贼逞杀戮。

城郭递锄夷,生灵尽鱼肉。

到今犹荒凉,旷野鬼昼哭。

道途烟火绝,一驿数茅屋。

盛衰相乘除,治乱有反覆。

可怜江汉民,生比牛山木。

灵禽避天风,高士弃周粟。遥望武陵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当阳这一历史名城的沧桑变迁,充满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荒凉的感慨。诗人以“当阳楚名都,畴昔用武国”开篇,点明了当阳昔日作为楚国军事重镇的地位,接着通过“山馀磨剑石,陵有拖鎗谷”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暗示着这里曾是兵戈相向之地。

“自从春秋来,纷纷几蛮触”一句,将时间线拉长,从春秋时期一直说到“蛮触”,借以表达自古以来战乱不断的历史背景。接下来,“霸主争盟会,盗贼逞杀戮”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权力斗争的激烈。

“城郭递锄夷,生灵尽鱼肉”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破坏与摧残,将“城郭”比作被“锄夷”(即被铲平),将“生灵”比作“鱼肉”,形象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到今犹荒凉,旷野鬼昼哭”则直接描绘了当阳如今的荒凉景象,仿佛连鬼魂都在白日哭泣,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哀叹。

“道途烟火绝,一驿数茅屋”描述了道路两旁人烟稀少,仅剩零星的茅屋,进一步强调了当阳的荒凉与凋敝。

“盛衰相乘除,治乱有反覆”总结了历史的循环更替,表达了对世间兴衰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可怜江汉民,生比牛山木”表达了对当阳百姓的同情,将他们与牛山木相比,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如同牛山木般脆弱,饱受苦难。

“灵禽避天风,高士弃周粟”则是对高尚人格的赞美,表明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不屈的灵魂坚守自己的信念。

“遥望武陵源”则以武陵源为结尾,引人遐想,似乎在呼唤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当阳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与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5)

刘子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当阳道间(其二)

陵坡杳杳路如绳,缓逐杨花信马行。

芳树晚馀红点缀,乱山春入翠纵横。

平州废垒八九里,楚子古藏三四茔。

宇宙不能无变灭,世间修饰欲何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稠岩

万里惊呼立画图,拍天云浪拥蓬壶。

洞穿苍壁俄空阔,海入碧虚相有无。

漠漠风帆迷宇宙,离离烟草失江湖。

百年一饷逢真赏,从此沧洲兴转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清溪

水作澄蓝可染衣,坐来巾屦湿烟霏。

魶鱼时迸九泉出,鼯鼠暝缘千仞飞。

鬼谷洞前春药遍,法师岩畔古藤围。

故山不是白云念,长揖人间竟不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荆门蒙泉

郏石玲珑玉为骨,下有双泉深觱沸。

珠泉凝白玉泉碧,含彩扬辉以其物。

珠泉灵蚌夜出游,忽惊月色清如秋。

一山木叶皆倒影,月轮却在泉间浮。

玉泉潜珍閟莫测,木石但观皆润泽。

卞和生长此山间,谷邃泉深求不得。

泉心缓缓嘘浮珠,泉口急流深满渠。

鱼虾蛭蚓不敢狎,始知下有龙神居。

老龙动息有常定,朝昏泉涌如潮信。

馀波派作九曲流,百折不能违水性。

石池数顷琉璃浸,池底金莲铺绿锦。

金碧晶荧射眼明,烦襟濯尽生寒凛。

上古消沉不可知,唐贤往往已留题。

莓苔剥落传师笔,沙砾灭没文饶碑。

汴京往昔升平日,北上西来多墨客。

东坡诗扁卧蚕书,鲁直门颜生铁画。

向来虏寇抄荆门,城郭屋庐俱荡焚。

黄头亦恐杀风景,岿然独有林亭存。

古称神瀵疑兹是,到处涔蹄无此比。

争得山头无戍垒,住向荆门弄泉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