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图

谢公昔卧东山麓,山中无日无丝竹。

美人笑捧如花颜,饮酒赋诗欢不足。

古来同乐必同忧,公能不为苍生谋。

征西司马亦何事,犹使桓兵窥上流。

贼兵在郊公在墅,天下江山个中睹。

老温病死强秦奔,一代功名荷天与。

太平宰相固云云,清言非罪还非勋。

四郊多垒一身乐,吾忆冶城王右军。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东山图》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谢安隐居东山的场景及其对国家的深沉忧虑。

首句“谢公昔卧东山麓”,以“昔”字引出历史人物谢安,他曾在东山隐居,暗示其超脱世俗的高洁形象。接着“山中无日无丝竹”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谢安隐居之地虽远离尘嚣,却仍充满文人雅士的琴声与诗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

“美人笑捧如花颜,饮酒赋诗欢不足”描绘了谢安与美人在山中欢聚的情景,通过“笑捧”、“如花颜”等词,展现了美人的美丽与谢安的愉悦,进一步渲染了和谐美好的画面。

“古来同乐必同忧,公能不为苍生谋”转折,指出即使在欢乐之时,谢安也不忘国家和人民的忧患,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征西司马亦何事,犹使桓兵窥上流”通过对比,讽刺了其他官员未能像谢安那样关注国家安危,反而让敌军虎视眈眈,表达了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

“贼兵在郊公在墅,天下江山个中睹”强调了谢安对国家局势的洞察力,即使在隐居时也能感知到国家的危机,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老温病死强秦奔,一代功名荷天与”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赞美了谢安的功绩,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命运的安排。

“太平宰相固云云,清言非罪还非勋”表达了对谢安清正廉洁、言辞得体的赞赏,认为他的品德与言论并非仅仅因为功勋而受到推崇。

最后,“四郊多垒一身乐,吾忆冶城王右军”总结了谢安的生活态度与理想追求,将他与另一位历史人物王羲之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谢安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谢安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沉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同时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米元章拜石图

南州怪石如奇士,士有好奇心欲醉。

平生两膝不识地,石也受之无愧色。

著袍拥笏当石前,礼而不荅貌益虔。

呼为石丈丈不语,回视诸峰尽儿女。

当时观者笑且嗔,眼中见石不见人。

嗟君好洁已成癖,无乃冠屦沾泥尘。

古来玩物必丧志,况尔物役忘其身。

惟石岩岩瞻赫赫,一州虽小宁无民。

宋家只合米博士,谁遣出刺无为军。

君不见汉家留侯拜黄石,石亦可拜不可昵。

千载英风石并高,犹怜误落神仙迹。

形式: 古风

谢谢方石石镇纸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形式: 古风

张东白惠椰壶走笔代简

岭南椰实高千树,大者如瓢小如注。

良工斲剔成形模,外实中空寡疵窳。

青金为饰坚且良,磨砺圭角藏精光。

谁言曲直异从革,二物相成岂相克。

青黄竟作牺尊灾,污抔古矣非时哉。

有容耻与升合校,无垢频经洗涤来。

翰林人物西江老,退食开壶日倾倒。

携之赠我不自惜,人好更看壶亦好。

我虽强饮不满钟,愁城百尺难为攻。

先随俎簋作时荐,后许盘筵为客供。

覆杯断饮亦未易,独有夜戒无终穷。

形式: 古风

重修黄鹤楼

黄河水落黄楼起,彭城城东土胜水。

彭城郡守告成功,蛟龙失势苍生喜。

朝来暮去亦偶然,不似元光歌瓢子。

酒酣乐作赋者谁,共说彭城好兄弟。

却从忧患著声绩,千载信之为赋史。

近闻河伯渐失职,直下彭城更东指。

县官水卒徒自劳,宵衣南顾星轺驶。

是时刘守当郡寄,仰视兹楼半倾圮。

当庭一叱百吏随,木石排空屹山峙。

东垣土色象中央,克制生成或其理。

轩窗开敞天日霁,百里江山皆席几。

清朝燕贺多词客,谁复赋之如辙比。

徐山高高徐水下,万古乾坤奠周砥。

何年驻节许重游,还为山灵豁双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