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刘云愈愚必以学,韩谓加骨可希光。
子孟无术固堪惜,湘东能读安救亡。
贵多贵少有二理,讥大讥小非一纲。
稽古居今未容易,漫从歧路觅亡羊。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王易所作的《似实先三首(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刘云和韩某人的观点进行评价的态度。他认为刘云虽然愚钝,但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己,韩某人则可能因为增加了某种特质(骨气)而有望接近光明。接着,诗人惋惜那些没有方法或策略的人,同时也指出批评他人不论大小都应有原则。他认为研究古训并立足于现实并非易事,不应在迷失的道路上盲目寻找答案,如同牧童找羊一般。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学习与批评的态度,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诗的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不详
万言不敌一杯水,百药莫如三折肱。
持方纳圆岂求合,炊沙作糜谁复能。
至道有时云障日,独行常恐鬼吹灯。
为山掘井我难遂,看子浮图张七层。
瘦桐修可八尺强,颠叶挺挺思出墙。
直躬岂合显头角,待敷密荫临高冈。
夭丛簇桃偏低竹,半面凝妆媚幽独。
谓师君子宜坚贞,偶弄铅华便俗尘。
芳心倦舒老少年,绿鬟沐雨襟摇烟。
百花开尽叹迟暮,春色未分殊可怜。
嗫嚅此翁无谬赏,坐挹葱茏起非想。
不知门外有阿谁,却笑清风自来往。
素丝染色慎防绝,大气弥天看似无。
莫问是非松柏栗,照人山月总长孤。
南山鸟避北山罗,西海鱼翻东海波。
鬼窟幽妖谁可脱,自呼帝子鼓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