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鼎鼎百年间,谁人未老闲。
古心惟自得,尘事少相关。
风定一花落,帘开双燕还。
箪瓢随处有,不是故希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闲居生活中的心境与日常。首句“鼎鼎百年间,谁人未老闲”以“鼎鼎”形容世间的繁华与忙碌,对比出“未老闲”的隐士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接下来,“古心惟自得,尘事少相关”两句,直接点明了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不为尘世琐事所累,保持一颗古朴而自足的心。
“风定一花落,帘开双燕还”描绘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风吹过之后,花瓣静静落下,帘子轻轻拉开,双燕归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箪瓢随处有,不是故希颜”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认为物质的匮乏并不妨碍心灵的富足,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中“无欲则刚”、“知足常乐”理念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不详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万里劳行役,驱车趁晚晴。
鸦边残照远,雨外断虹明。
山径高低路,村舂远近声。
隔林人语寂,一犬吠相迎。
郭外幽居好,桥边水径斜。
红飘桐井叶,黄落菜园花。
浅浅浴凫水,团团宿鹭沙。
板扉青布旆,记取旧东家。
渔舟何处泊,浅水荻花边。
风月全家乐,江湖到处田。
烹鱼邀贾客,乞火与邻船。
自笑谋生拙,临渊却尔怜。
风定帆初落,篱根泊晚晴。
寒潮随月上,秋水共天清。
隔竹见灯影,横江闻鹤声。
有怀愁不寐,坐数驿楼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