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其二)烟寺晚钟

山深不见寺,藤阴锁修竹。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静谧景象。首句“山深不见寺”,以山之深远衬托出寺庙的隐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藤阴锁修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藤蔓缠绕在修长的竹林中,增添了绿色的层次和动态感。

“忽闻疏钟声”是全诗的转折点,悠扬的钟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诗人通过“白云满空谷”描绘钟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间,与白云相映,更显禅意与超脱。

“老僧汲水归”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一僧人提桶取水,动作虽简单,却透露出山居生活的质朴与和谐。而“松露堕衣绿”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僧人衣衫上沾染的松露,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收束全诗,寺门关闭,钟声渐止,山鸟开始寻找栖息之处,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通过描绘山寺、钟声、僧人和自然景色,展现了元代潇湘地区独特的山水风貌,以及隐逸生活的禅意与闲适。

收录诗词(291)

陈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字:刚中
  • 号:勿庵
  • 籍贯: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
  • 生卒年:1259 — 1309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

短衣孤剑客乾坤。奈无策,报亲恩。三载隔晨昏。

更疏雨、寒灯断魂。

赤城霞外,西风鹤发,犹想倚柴门。蒲醑谩盈尊。

倩谁写、青衫泪痕。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

彩彩堂上簇兰翘。记生母,在今朝。无地捧金蕉。

奈烟水、龙沙路遥。

碧天迢递,白云何处,风急雨潇潇。万里梦魂消。

待飞逐、钱唐夜潮。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寄绍兴吕左丞

后来江左英贤传,又是淮西保相家。

见说锦袍酣战罢,不惊越女采荷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木兰花慢.送陈石泉自北归

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

正雪暗滹沱,云迷芒砀,梦落邯郸。

乡心促、日行万里,幸此身、生入玉门关。

多少秦烟陇雾,西湖净洗征衫。燕山。望不见吴山。

回首一征鞍。慨故宫离黍,故家乔木,那忍重看。

钧天。紫微何处,问瑶池、八骏几时还。

谁在天津桥上,杜鹃声里阑干。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