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吴与弼所作,题为《重宿南庄》。吴与弼,字子深,号康斋,是明朝著名的理学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诗表达了诗人四十年后再次回到旧居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四十年前此寓居”,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以及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刻记忆。接着,“华颠重宿意何如”一句,描绘了诗人年老归来的情景,头发已白(华颠),再次回到这里,内心的感受如何呢?这一问,既是对自身情感的探索,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
“不堪潦倒浑无似”,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潦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困顿和不如意,而“浑无似”则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普遍性和难以改变性。这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无力感。
最后一句“谩托狂歌寄我吁”,则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狂歌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无奈。这里的“谩”字,有徒然、空自之意,暗示了诗人即使通过狂歌也无法真正排解内心的愁绪。整句话透露出一种悲凉与自我慰藉相结合的情感,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境。
综上所述,《重宿南庄》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变化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岁月、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吴与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