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一首(其二十七)

迦叶擎拳,阿难合掌。临济入门喝,德山入门棒。

小人道消,君子道长。

晓来策杖过溪西,十分春在梅梢上。

形式: 偈颂

翻译

迦叶举拳示意,阿难双手合十。临济禅师入门便喝问,德山禅师则以棒示法。
邪佞之风逐渐消退,正直之道日益增长。
清晨我拄杖走过溪边,发现春天的精华已在梅花梢头绽放。

注释

迦叶:佛教人物,此处指代禅宗大师。
阿难:佛教人物,与迦叶同为佛陀弟子。
临济:禅宗大师。
喝:禅宗中的一种问答方式,类似呵斥以启发对方。
德山:禅宗大师。
棒:禅宗中用以象征佛法的棒子,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小人:指品行不端的人。
君子:指品行端正、有道德修养的人。
晓来:清晨。
策杖:拄杖而行。
溪西:溪流的西岸。
梅梢:梅花的枝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了惠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意境。"迦叶擎拳,阿难合掌"描绘的是禅宗中的两个经典动作,象征着对佛法的恭敬和领悟。"临济入门喝,德山入门棒"则引用两位著名禅师的风格,临济的呵斥与德山的棒喝,寓意直接而深邃的开示方式。

"小人道消,君子道长"暗含了禅修者对于世俗欲望的放下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君子之道代表了内心的清净和智慧的增长。"晓来策杖过溪西"描绘出清晨僧人持杖散步的场景,暗示了生活的简单和心境的宁静。

最后两句"十分春在梅梢上"以春天的梅花比喻佛法的生机和禅意的盎然,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抵达梅枝的顶端,寓意修行者的内心深处已感受到佛法的春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宗的修行实践与自然景象,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收录诗词(193)

释了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七十一首(其二十六)

洞山有物黑似漆,老倒玉泉裈赫赤。

赤者吉中有凶,黑者凶中有吉,明眼衲僧难辨的。

即今吉凶悔吝拈向一边,玉泉洞山且靠一壁,却听拄杖子出来露个消息。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一首(其二十一)

年去年来,年来年去。虽有去来年,且无来去路。

既无来去路,实无有去来。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一首(其二十)

秉太阿剑,立太平基。卷旗青海尾,奏凯乱峰西。

弟应兄呼成活业,汝携锄去我扶犁。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一首(其十七)

向上关,脚下路。才拟问如何,邯郸学唐步。

形式: 偈颂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