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歌《咏史十二首(其九)》以五代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领土丧失的感慨。首句“频年杀伐战尘嚣”形象地刻画了战乱不断,烽火连天的景象,显示出时代的动荡不安。
“得国如棋劫未消”运用比喻,将国家的兴衰比作棋局中的劫争,暗示权力争夺如同棋局变幻莫测,即使夺得江山,也未能彻底消除前朝的余波。
接下来,“长乐中书更十主,世家降表历三朝”进一步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权频繁易手,皇位更换频繁,世家大族的降表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交替。
“犹馀岁月遵唐朔,还割河山赂大辽”两句,诗人指出尽管时过境迁,但仍然保留着唐朝的某些传统,同时揭示了在战乱中不得不向辽国割让土地的屈辱事实。
最后,“永弃幽、并州十六,中原终古恨迢遥”表达了对失去幽、并十六州的永久遗憾,以及对中原地区长久以来无法恢复和平统一的深深哀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为镜,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展现了诗人对五代时期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