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问梅何事,对岩东微笑,暗中轻馥。

韵绝姿高直下视,红紫端如童仆。

绕树千回,临风三嗅,待与论心曲。

何人还解,为伊特地青目。

潇洒些个精神,谁怜孤瘦,正无语幽独。

不许春知应自负,一生风月心足。

傲雪难陪,欺霜无伴,耿耿横修竹。

纷纷桃李,□□□□□□。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询问梅花为何事,对着东边山岩含笑,悄悄散发着香气。
它的韵律独特,姿态高洁,俯瞰着下方,红花紫朵仿佛仆从般谦逊。
围绕着树干转了千圈,迎风深深嗅了三次,期待能与它分享内心的秘密。
又有谁能理解,特意为它投以赞赏的目光。
它洒脱自在,孤寂清瘦,默默无言,独自享受这份幽静。
不让春天知晓,或许这是它的自责,一生风花雪月,心满意足。
在严寒中傲雪独立,没有霜伴,只有挺立的修竹陪伴。
纷繁的桃花李花,它们的热闹与它无关。

注释

问梅:询问梅花。
对岩东微笑:对着东边山岩含笑。
暗中轻馥:悄悄散发着香气。
韵绝姿高:韵律独特,姿态高洁。
红紫端如童仆:红花紫朵仿佛仆从般谦逊。
论心曲:分享内心的秘密。
青目:赞赏的目光。
孤瘦:孤寂清瘦。
风月:风花雪月。
纷纷桃李:纷繁的桃花李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仲及的《念奴娇》,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刻画,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问梅何事,对岩东微笑,暗中轻馥。" 这两句诗直接把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山谷之中,梅花似乎在微风中低声地笑着,它那淡雅的香气悄然散发,是那么的不经意而又自然。

"韵绝姿高直下视,红紫端如童仆。" 这里通过梅花的形态描写,其独立傲立的姿势和鲜明的色彩,使人联想到了忠诚守护的童仆,表现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

"绕树千回,临风三嗅,待与论心曲。" 这几句诗通过梅花盘旋于枝头和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那深沉的内心情感,以及想要与它分享隐秘的心曲。

"何人还解,为伊特地青目。" 这里诗人自问,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这静默而又深邃的梅花呢?为它特别留下清澈的眼光,意味着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和深刻领悟。

"潇洒些个精神,谁怜孤瘦,正无语幽独。" 这几句诗表达了梅花那超凡脱俗的精神,以及它在严寒中依然傲立的孤独姿态。诗人似乎对这份孤独感到同情,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沉默以对。

"不许春知应自负,一生风月心足。" 这里诗人似乎在告诫梅花,别让春天知道你的秘密,你一生都应该满足于这份与世无争的风月情怀。

"傲雪难陪,欺霜无伴,耿耿横修竹。" 这几句诗写出了梅花在雪中、霜中仍旧傲立的孤高,也许是因为旁边还有竹子作为它的伙伴,这份孤独似乎也变得可以忍受。

"纷纷桃李,□□□□□□。" 最后两句因缺失原文而无法分析,但从前文来看,这可能是在对比梅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或是继续表达诗人对于梅花那份特别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念奴娇》通过对梅花外在美和内在精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情怀,是一首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的佳作。

收录诗词(1)

苏仲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城倒影下无地,秋水涵空长有天。

形式: 押[先]韵

和高斯立见寄

少年浩荡子长游,回首人间道路修。

纳纳乾坤日西下,悠悠江汉水东流。

如知往事皤青鬓,应把华年伴白鸥。

惆怅半生飞动意,看人骑马觅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句(其二)

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晚村。

形式: 押[元]韵

句(其一)

熟颗无风时自落,半腮迎日斗鲜红。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