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仲及的《念奴娇》,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刻画,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问梅何事,对岩东微笑,暗中轻馥。" 这两句诗直接把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山谷之中,梅花似乎在微风中低声地笑着,它那淡雅的香气悄然散发,是那么的不经意而又自然。
"韵绝姿高直下视,红紫端如童仆。" 这里通过梅花的形态描写,其独立傲立的姿势和鲜明的色彩,使人联想到了忠诚守护的童仆,表现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
"绕树千回,临风三嗅,待与论心曲。" 这几句诗通过梅花盘旋于枝头和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那深沉的内心情感,以及想要与它分享隐秘的心曲。
"何人还解,为伊特地青目。" 这里诗人自问,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这静默而又深邃的梅花呢?为它特别留下清澈的眼光,意味着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和深刻领悟。
"潇洒些个精神,谁怜孤瘦,正无语幽独。" 这几句诗表达了梅花那超凡脱俗的精神,以及它在严寒中依然傲立的孤独姿态。诗人似乎对这份孤独感到同情,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沉默以对。
"不许春知应自负,一生风月心足。" 这里诗人似乎在告诫梅花,别让春天知道你的秘密,你一生都应该满足于这份与世无争的风月情怀。
"傲雪难陪,欺霜无伴,耿耿横修竹。" 这几句诗写出了梅花在雪中、霜中仍旧傲立的孤高,也许是因为旁边还有竹子作为它的伙伴,这份孤独似乎也变得可以忍受。
"纷纷桃李,□□□□□□。" 最后两句因缺失原文而无法分析,但从前文来看,这可能是在对比梅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或是继续表达诗人对于梅花那份特别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念奴娇》通过对梅花外在美和内在精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情怀,是一首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