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寇至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边疆遭遇敌寇侵扰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首句“延陵昨夜飞羽书”,以“飞羽书”形象地描绘了紧急军情的传递,暗示边疆战事的紧迫。接着,“吴人今日尽移居”一句,通过“移居”这一行为,反映了百姓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表达了诗人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江阴室庐半成烬,京口士卒多为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惨象。江阴地区的房屋大半化为灰烬,京口的士兵则成为敌人的俘虏,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不知貔虎为谁用,只恐豺狼乘我虚”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军事力量和安全形势的担忧。他不知道国家的精锐部队(貔虎)为何未能有效抵抗敌人,担心的是敌人可能趁机入侵,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最后,“向者山东只数骑,将军何事更趑趄”两句,是对当时将领在面对敌情时犹豫不决的批评。诗人认为,面对强敌,不应畏缩不前,而应果断出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