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潘氏祷雨有感诗卷

连岁浮淮去为客,客里无禾郊无麦。

盘飧岂欲待丰登,雨旸犹知望时若。

今年故乡旱暵多,我归无麦还无禾。

潘君祷龙雨辄应,我闻两脚醉拍船舷歌。

嗟哉老夫本渔叟,绿蓑饱卧烟波久。

中间出处亦偶然,丰歉于身果何有。

于今世途蜀道难,触眼仓廪连云端。

倘得年丰租赋足官府,我虽愚者身能安。

潘君潘君藉尔力,稼有秋兮农有食。

众因颂尔能感神,我亦重君无德色。

晓来目送南征鸿,因之为寄双诗筒。

姓名到眼不相识,隔邻好问松溪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述连年干旱、农民生活困苦的情景,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人特别赞扬了潘君为求降雨而进行的祈祷活动,以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诗的前半部分以“连岁浮淮去为客”开篇,点明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接着描述了客居之地的荒凉景象——没有庄稼,没有收获,食物来源仅靠勉强维持。这种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后半部分则聚焦于潘君的行动及其带来的积极变化。通过“潘君祷龙雨辄应”,诗人表达了对潘君祈雨成功的赞叹,以及这一行为对缓解当地旱情、恢复农业生产所起的关键作用。诗人以“我闻两脚醉拍船舷歌”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得知消息后的喜悦之情,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最后,诗人通过“绿蓑饱卧烟波久”和“中间出处亦偶然”等诗句,反思了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与个人命运之间复杂联系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向往,希望在丰收之年,能够实现租赋充足、官府治理得当的理想状态,从而保障民众生活的安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也蕴含着对自然法则与人类智慧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关注民生、崇尚自然的传统精神。

收录诗词(32)

戴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钱舜举所画梅花卷

霅溪画师名早传,画梅不作铁盏圈。

湖山入梦既潇洒,粉绘落纸尤清妍。

巴西故人玉堂老,别去几年音问少。

溪云山月不堪持,一枝写寄春风早。

想当盘礴欲写时,寓情笔底谁能知。

心期不负岁寒意,贞洁要如冰雪姿。

到今令人叹奇绝,我亦见之惭蹇拙。

从谁交谊重金兰,空慕广平心似铁。

形式: 古风

又送文益兼怀文信文善

天寒冀北野,草黄骐骥空。

风吹鸿雁断,相失云万重。

人生笃天伦,所愿出处同。

一朝异南北,惆怅成飞蓬。

君不见杨家椿津义让敦,千古共称贤弟昆。

又不见淮南俗夫良可鄙,尺布之谣污人耳。

尔今为弟孝友闻,眼中清白贤愚分。

思兄不惮万里远,世间骨肉徒纷纷。

陈尔殽,酌尔醴,取乐何妨舣船待。

到时二子即相问,予卧祇今茆屋底。

羸躯不解事耕锄,弱子灯窗笑攻苦。

时时力疾上高丘,北望长淮泪如雨。

形式: 古风

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

存耕道人过我游,不减雪中乘兴舟。

浮云世事口不挂,语语索赋来青楼。

楼中之人奇且伟,肯使馀生在泥滓。

春风石上鼓瑶琴,夜雨灯前列图史。

有时凭高一撚髭,汀烟沙鸟皆吾诗。

钩帘晓挂抟桑影,钓丝晴罥珊瑚枝。

方壶蓬岛谁解识,雾散云开翠如织。

山势疑将度海来,岚光屡见排檐入。

问谁于此赋诗频,哦松大笔尤清新。

石门老翁扳桂手,湖山处士吟梅人。

嗟予卧疴笔研废,欲作歌诗动经岁。

神游意想一语无,几回虚作凭栏势。

吾闻仙人好楼居,时能御风游六虚。

尔今凡骨倘未换,大药好乞刀圭馀。

不然买鱼仍酿术,楼头日与宾朋集。

坐令青眼客长来,不独来青见山色。

形式: 古风

陈楚宾邀登南阁出示诸公所赋诗索予继和

忆别高堂凡五载,今日重游鬓毛改。

长老惊为倒履迎,林园却似留春待。

松间旧榻下陈蕃,席上清樽倾北海。

是日云销天宇清,大开南阁兴纵横。

钩帘晚峰万树出,俯槛晴坞千花明。

少长须臾亦星聚,歌吟间作如韶鸣。

乃知此地即仙隐,万里何必求蓬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