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学者张孝祥在泮宫主持释奠仪式的场景。泮宫,古代学宫的别称,此处指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场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肃穆。
首联“又领诸儒款泮宫,车书同处礼应同”点明了诗人再次主持释奠仪式,与诸儒一同参与,强调了儒家礼仪的统一性与重要性。颔联“柏庭老影留江月,竹屋寒声作社风”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柏树的老影与江边的月光交织,竹屋的寒声与社风相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颈联“坐客语残香一穗,候人催起鼓三通”描绘了仪式进行中的细节,坐客们在香烟缭绕中交谈,时间仿佛凝固;而远处,鼓声三通,标志着仪式即将开始或结束,增添了仪式感。尾联“归来税冕仍分肉,更觉休官兴未穷”则展示了仪式后的场景,诗人卸下官服,与众人分享祭肉,显示出内心的满足与对官职的淡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儒家文化精神的深深认同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释奠仪式的庄重与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