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

长江浩荡秋波碧,待渡行人立沙侧。

望中烟树翠模糊,夹岸层峦几千尺。

禅宫梵刹山远林,林间曲径归僧寻。

也知画史真善幻,一幅生绡传至今。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由明代诗人罗纮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山水画卷。诗中以“长江浩荡秋波碧”开篇,勾勒出长江水波荡漾、秋色碧绿的壮丽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开阔而深邃的背景。接着,“待渡行人立沙侧”一句,描绘了岸边等待渡船的人们,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动态感。

“望中烟树翠模糊,夹岸层峦几千尺”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处烟雾缭绕的树木与近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层次分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诗人巧妙地运用“模糊”一词,既表现了烟雾缭绕的朦胧美,又暗示了观者视角的广阔与深远。

“禅宫梵刹山远林,林间曲径归僧寻”则将视线引向了山林深处的寺庙,透露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寺庙与僧人,不仅增添了人文色彩,也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宁静。

最后,“也知画史真善幻,一幅生绡传至今”两句,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赏与对作品流传千古的感慨。诗人认为,这幅画不仅是画家技艺的体现,更是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完美融合,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综上所述,《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人文元素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价值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

罗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叟吹笛图

八月苍江芦覆洲,南洲老人回钓舟。

壶浆饮空独醉后,横笛吹开天地秋。

弄节调音转凄激,萧萧两鬓寒冲额。

山云漠漠山树青,江水粼粼江月白。

是时万籁俱无声,寥寥玉宇声纵横。

颹风淅沥随处发,玄鹤咬戛相和鸣。

凫雁飞来如近睹,鵁鶄徘徊鹭鹚舞。

灵妃不入水仙宫,神龙尽出冯夷府。

一龙吟浪群龙斗,鼓鬣扬髯拥先后。

传宫换羽自浮沈,过徵归商迭清溜。

一声叫破苍旻里,鸿濛呼回九涧底。

旸谷金乌忽惊起,摇落烟波千万里。

形式: 古风

神龙神龙天下奇,爪牙鳞甲光陆离。

潜藏显见各有时,顷刻变化谁能知。

有时鼓鬣青冥端,风云惨黯白昼寒。

有时扬鬐入海底,奔涛翻浪摧群山。

冯夷海若愁欲逸,鼋鼍胆落蛟螭泣。

固知灵异乃如此,岂比寻常池中物。

画师巧夺造化工,挥毫染素有神通。

须臾又出真头角,便觉烟雾飞空濛。

耳底轰轰闻震霆,詹外飒飒疑雨声。

古来张繇擅奇绝,众史纷纷奚足评。

嗟公好古尤好画,得之不复论高价。

相看自足豁心目,万里沧溟在堂下。

迩来盛夏旱为云,安得致之升碧落。

捲水作霖被八荒,收却神功入寥廓。

形式: 古风

壮哉于菟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

吞牛伏豹爪牙利,空谷一啸来天风。

黑为文兮白为质,光彩斑斑炫晴日。

妥尾横行不畏人,百兽满山皆股慄。

渡河负子一何仁,衔符化石亦以神。

藜藿因之不敢采,固知鸷悍无与伦。

天生英物真奇特,庸史如林貌不得。

此图分明意态新,绝似南山真白额。

心闲气定神扬扬,眼如夹镜双瞳光。

向非笔端巧如此,此物安得来高堂。

卒然一见惊心目,势若负嵎谁敢触。

听之不闻声咆哮,但觉端端徒蹢躅。

吁嗟此兽名山君,狐兔屏迹难为群。

五云深处陪苍鳞,馀威自足清祅氛。

形式: 古风

林良双雁图为王学士廷贵兄廷彦赋

林君善画天下无,海注墨汁倾金壶。

金门承诏屡挥洒,馀子碌碌非吾徒。

既不画丹凤栖碧梧,又不画文鸳依绿蒲,特作槐堂双雁图。

凉风飒飒吹黄芦,一雁俯啄秋江菰,一雁翘首如相呼。

乘轩耻随卫懿鹤,化舄懒逐王乔凫。

吾知林君有深意,此图将以比兄弟。

槐堂兄弟今二难,同德同心本同气。

芳名岂但动一时,胜事终当传百世。

丹青我已重林君,手足谁能似王氏。

宣王有道美鸿雁,周公多才赋棠棣。

顾予浅薄敢题诗,三月紫荆花底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