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

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

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

何以出胜处,为君究其端。

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

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

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

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

自非稍激昂,何以脱饥寒。

辞乡挈囊书,岂敢言王官。

苟免沟壑祸,微生已成全。

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

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

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

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

因嗟为短诗,所以记初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吕南公从过去贫苦生活到后来成为羁旅之人的转变,以及他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中提到“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山林中的朴素生活,穿着粗糙的布衣。然而,“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则表明他后来成为了漂泊在外的人,衣着华丽。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提升。

接着,诗人通过“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接下来的几句“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思考。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强调了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也随之改变。诗人认为,如果没有一些激进的态度,就难以摆脱贫困和饥饿。他离开家乡,带着书籍,虽然没有追求官职,但为了生存,他努力避免陷入困境。

最后,“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表达了文章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寒冷,他在文学道路上奋斗了十年。对于衣物,他能修补旧衣,缝制新衣,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诗人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经历的转变,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粟熟二首(其一)

昨者小麦熟,野人稍相宽。

新粟今又黄,喜闻不青乾。

补助复几许,久饥情所难。

譬如辙间鱼,勺水亦暂安。

泽国农事苦,无功及丘樊。

方与三日晴,湖岸车已喧。

所以终岁勤,不能离薄田。

里豪多旷土,徒用养茅菅。

虽有愿耕手,赋收重夷蛮。

秪今二种利,稀若管中斑。

偶秽可劝后,必荒谁继前。

幸哉雨露仁,副此倚望欢。

形式: 古风

粟熟二首(其二)

种田亦耕山,投隙若避殴。

辛勤望成熟,得慰饥歉口。

彼豪岂知苦,踞坐科秉籔。

憯刻以诛收,奇赢复何有。

尚喜不荒空,呼邻买杯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宿凌云山中留寄元礼

凌云山下村,逆旅路旁宅。

南征为吾归,寄卧偶一夕。

无人伴幽语,孤咏到平昔。

瞻怀此山人,曾是同砚席。

萧萧古破屋,文字堆四壁。

青灯照题评,皎月论肝膈。

为诗有盈卷,饮酒无剩滴。

携筇绕平坡,班草尚遥碧。

栽松此山上,共看遍冈脊。

要约过人长,俱来荫芳色。

羁踪忽分袂,不啻十载隔。

世故日纷纭,旧游空想忆。

今来此山下,松老似百尺。

欲访松主人,其车已他适。

徘徊重咨叹,辗转对窗隙。

晨鸡一何慵,倾听久不得。

春风吹残月,半夜屋角白。

难眠却求衣,起望河汉仄。

寄声岩扃去,华发勿强摘。

善醉真良图,高谈尽痴策。

云泉与朝市,处处堪偃息。

桑榆景可量,名利不足识。

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

已度滕家桥,回头更悽恻。

形式: 古风

哭刘郎中(其一)

谷风拂层冰,万冻倏忽流。

阳晖照积雪,寸片不得留。

郎中冰雪人,清洁映北州。

谁令司命家,速以风日收。

得非峻节士,地下亦急求。

哀哉吴隐之,已矣公仪休。

众皆殖货利,我独嫉贪牟。

众皆似芳春,我独如霜秋。

多藏岂不裕,害义固所羞。

谋身岂不急,有命其何忧。

辛勤洛宋倅,明白盱郡侯。

未知居此官,数有斯人不。

孤耿一德性,纷纶万揶揄。

呜呼五十年,平步落九幽。

象阙方肃肃,铭旌遽悠悠。

吁嗟高论儒,何以示素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