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初度自寿十三首(其七)满庭芳》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态度。
首句“吾行潦倒,疏慵成癖,不任煎熬”,开篇即以自我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落魄而又懒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与疲惫。接下来,“忆当年家食,将宠辱都抛”两句,诗人回忆起往昔的清贫生活,将一切荣辱置之度外,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草堂中,听雨坐深宵。篷窗下,待月观潮。”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处草堂,或听雨声入夜,或待月光映照潮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兀自揣,玉阶金阙无缘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高位显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未果的遗憾,但又以“兀自揣”三字,表现出一种自我安慰与释然的态度。
“荷圣主、垂仁用草茅。因此上、八座幸虚叨。”最后两句,诗人感激圣主的垂怜与恩惠,即使自己身处草茅之中,也因这份恩遇而感到荣幸。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也流露出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当前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皇权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