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十一)生祠

古来难化是蛮夷,交趾何人得去思。

万代圣朝青史上,独传溪洞立生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对边疆民族政策的独特见解与态度。"古来难化是蛮夷"一句,开篇即点明了古代对于边疆民族难以同化的普遍认知,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边疆地区复杂性的认识。"交趾何人得去思"则表达了对于能够深入边疆、与当地民族进行深入交流与理解的人的敬仰之情,暗示了在边疆地区建立深厚关系的不易。

接下来的"万代圣朝青史上,独传溪洞立生祠"两句,将主题升华至历史的高度,强调了在历史上,只有那些在边疆地区做出贡献的人物,才能得到后世的铭记与尊敬。"生祠"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纪念这些功绩卓著者而建立的永久性纪念建筑,进一步突出了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对于边疆民族政策的思考,也体现了对于在边疆地区做出贡献人物的崇高敬意,以及历史对他们功绩的永恒记忆。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诗人传达了深邃的历史观和社会价值观。

收录诗词(84)

崔致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十二)射鞭

休说戟枝非易中,莫言杨叶是难穿。

须看立节沙场上,永得安边为射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十三)安南

西戎始定南蛮起,都护能摧骠信威。

万里封疆万户口,一麾风雨尽收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十四)天威径

凿断龙门犹劳身,擘分华岳徒称神。

如何劈开海山道,坐令八国争来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十五)岝口径

济物能回造化心,驱山偃海立功深。

安南真得安南界,从此蛮兵不敢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