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里高亭灯烛光,今年复得杜襄阳。
倏看老盖千年后,更想霜林百尺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在竹林深处的高亭中,灯光闪烁,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诗人陈师道借此表达了对唐代诗人杜甫(杜襄阳)的怀念之情,仿佛在这一刻,他与杜甫的精神相接。诗人想象着千年后的竹子依然挺立,其老枝如盖,坚韧不屈,同时又遥想那百尺高的竹林在秋霜中更加苍劲。整首诗借景抒怀,寓情于物,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传承的感慨。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竭泽回波不作难,未应平地起风澜。
是身非有从何病,试下先生一著看。
静中有业官成集,醉里无何老是乡。
丈室向来无一物,却须天女与拈香。
纸帐薰炉作小春,青奴白牯对忘言。
更无人问维摩诘,始是东坡不二门。
海风吹雨过梅黄,丛竹留阴借晚凉。
更欲从君谈妙理,凫鹥能短鹤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