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元忠司户二首(其一)

触热能相访,言归有底忙。

百闻才半面,一别又三湘。

诗入江西社,心传肘后方。

木天须此士,丹笔校官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炎热中也能相互探访,说要回去却总有忙碌的事情。
虽然多次听说,但只见过一面,现在又要分别,各自前往三湘之地。
我的诗作进入了江西诗社,内心深处传承着医书《肘后备急方》的智慧。
木天需要这样的才子,用丹青之笔,校对官府的文献黄册。

注释

触热:即使天气炎热。
相访:相互拜访。
底忙:非常忙碌。
百闻:多次听说。
半面:只见过一面。
三湘:湖南的别称,泛指江南地区。
江西社:江西诗社。
肘后方:古代医学书籍,常随身携带以备急用。
木天:比喻高洁的人或才子。
丹笔:比喻文采斐然或重要的笔墨工作。
校官黄:校对官府公文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送彭元忠司户二首》中的第一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彭元忠关系亲近,能够随时相聚,但当彭元忠要离开时,诗人却显得很忙碌,只能匆匆道别。"百闻才半面,一别又三湘"表达了朋友即将分别,自己又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与之告别,感慨万分。

"触热能相访,言归有底忙"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和彭元忠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朋友离去的无奈。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忙碌生活状态。

"诗入江西社,心传肘后方"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传递给远在江西的朋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希望彭元忠能够在未来某个时刻回忆起这段友情。

最后两句"木天须此士,丹笔校官黄"中,“木天”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是时间的隐喻,而“丹笔校官黄”则是说彭元忠拥有着重要的职位和地位,并且在其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诗人以此来赞扬朋友的才华和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深刻表达,以及对朋友离去后的不舍与期待,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深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功底。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送曾文卿入京

如君大似陆云龙,一喷词场万马空。

文透退之关捩子,骚传正则祖家风。

三年拄笏南云里,两手投竿西日中。

璧水蓬山剩虚席,儤筵趁取牡丹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曾秀才归永丰

白白茅柴强作春,青青灯火夜相亲。

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

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

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朝士使虏

又见皇华赋北征,谪仙俊气似秋鹰。

诗成紫塞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

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

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谢子肃提举寺丞二首(其二)

谁遣孤舟蓑笠翁,强随桃李竞春风。

交情顷刻云翻手,古意凄凉月印空。

可笑能诗今谢朓,也能载酒过扬雄。

待渠归直金銮日,我已烟沙放钓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