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四首(其四)

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

人多称快者,上岂少恩哉。

恶草毋留种,夭桃不待媒。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宫殿的景象多么雄伟,登上小船却感到如此悲哀。
人们大多会感到痛快,难道皇上施恩就少了吗?
恶毒的草不要留下种子,早熟的桃子无需媒婆引荐。
深宫中正远离奸佞,怎能容许郑詹这类人物进来呢?

注释

伏阁:宫殿。
壮:雄伟。
哀:悲哀。
称快:感到痛快。
上:皇上。
少恩:少施恩惠。
恶草:恶毒的草。
留种:留下种子。
夭桃:早熟的桃子。
媒:媒婆。
九重:皇宫深处。
方:正。
远佞:远离奸佞。
郑詹:指代某位奸佞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的《再和四首(其四)》。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深刻思考。

"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景象,"伏阁"指的是雄伟的城楼,而"登舟"则是上了船,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某种事物或情感的力量和广度。后半句"得许哀"表达了一种获得允许而感到悲伤的情绪,可能是在说虽然有壮观之景,但内心却充满了哀伤。

"人多称快者,上岂少恩哉。" 这两句是对前文的反问和深入,人们常常赞扬那些看似快乐的人,但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对这种情况是否真实充满疑惑,并暗示可能并非所有看上去快乐的人都真正获得了恩惠。

"恶草毋留种,夭桃不待媒。" 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比喻来说明作者对于人才选拔和国家治理的观点,即如同对待恶草不加以保留,应该让其无从繁衍一样,对于那些不肖之徒,也不应给予机会;而夭桃(早死的桃树)则是不需媒介自能结果,这里可能在比喻那些虽然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并无大用的人或事。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这两句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九重"指的是宫禁深严的地方,而"方远佞"则是在说即使在那样的地方也要远离奸佞之人。后半句"宁放郑詹来"则是在表达宁愿放过真正有才能的人(以古代音乐家郑和詹为代表),也不要让那些奸佞小人接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反问,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选拔标准的严格要求。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再和四首(其三)

噬人侔虺毒,害物比猫柔。

清议姑驱逐,宽恩未放流。

剑诛张禹佞,扇障褚渊羞。

谏笔非私忿,惓惓为国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和四首(其二)

旧知偏下石,远避亦伤弓。

留落周南众,萧条冀北空。

万言徒饰诈,双泪却由衷。

王绩何曾醉,刘蕡本不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再和四首(其一)

狐鸣工作祟,鸦噪每为凶。

鲁观初尸罪,丘门永削踪。

谋身真有窟,凿趾欲无墉。

力击延龄去,堂堂似亢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再和张文学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

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

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