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含夜色迷修竹,雁带秋声落晚沙。
不是胸中有云梦,只应悽恻满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湖上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首句“烟含夜色迷修竹”,以烟雾缭绕、夜色朦胧的氛围开始,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神秘的世界,修竹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迷离之美。次句“雁带秋声落晚沙”,则通过大雁南飞、秋声入耳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氛围,大雁的飞行与落地声,仿佛是秋天的信使,带来了季节的变迁。
后两句“不是胸中有云梦,只应悽恻满天涯”,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这里的“云梦”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世界或理想追求,而“悽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暗示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宇宙的哲思。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河东文物久尘埃,之子亭亭郁有材。
已见中天鸣鸑鷟,不应环堵更蒿莱。
绿衣春色知谁共,青简风流自此开。
倾耳西州人快意,玉阶曾上直言来。
草衣藿食寄尘编,凛凛声名玉几前。
命数曲留成大器,乡书重上欲华颠。
一鸣竟与凡禽远,三献方知美璞全。
二十馀年古人志,从今摅发到青天。
日月交光万国同,群英无复叹途穷。
长松竟拔徂徕雪,骏马争驰冀北风。
黄卷论心窥圣域,青云携手赴王功。
归来协气充闾里,好是邦人识頖宫。
契阔吴门千里,栖迟颍水三年。
臈炬光中气味,洞庭波上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