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不住山居与水居,閒栖树下即吾庐。

穷陬地远人烟静,好梦宵回月影虚。

破俗携锄栽剩菊,试閒烧烛读焚书。

从他晦朔频更序,自叹年来与俗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村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

首联“不住山居与水居,闲栖树下即吾庐”,开篇便点明了诗人不拘于世俗的居住选择,而是选择了山林水畔的自然环境作为自己的栖息之所。树下的小屋,便是他的归宿,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颔联“穷陬地远人烟静,好梦宵回月影虚”,进一步描绘了所处之地的环境特点。偏远的地理位置,使得人烟稀少,夜晚的梦境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空灵。这里通过“好梦”与“月影虚”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颈联“破俗携锄栽剩菊,试闲烧烛读焚书”,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片段。他以锄头为伴,栽种菊花,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他与世俗的疏离。夜晚,他点燃蜡烛,阅读书籍,享受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宁静。这一联通过“破俗”与“闲”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追求。

尾联“从他晦朔频更序,自叹年来与俗疏”,总结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平凡生活的态度。他并不在意外界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转,反而自叹与世俗渐行渐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内心的坚守,以及对与世隔绝生活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和精神世界探索的热爱。

收录诗词(3)

行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沈补石不遇

野色晴开天气和,双溪溪水碧于罗。

诗同白也还耽酒,书继羲之可换鹅。

四海交游名下士,半生磊落市中歌。

寻君正欲论心素,芳草衡门空我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妙严山房小集

小集萧斋兴独豪,蓬门星聚碧天高。

曾收蒟酱扶行竹,久掷昆吾切玉刀。

白眼看人悬斗印,紫髯许我着方袍。

少年游侠浑如昨,不觉头颅巳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秋夜宿三河

黄昏依古岸,渔火照沙洲。

秋满千山白,滩衔乱石流。

推篷光入枕,繫树影移舟。

不识谁家子,清歌水上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资福院古柏用少陵古柏行韵

双林不合生古柏,交柯横扫经台石。

伊谁手植自何年,拔险亭亭势千尺。

地偏在昔失流传,物色人今争叹惜。

再误田家父老谈,几憎僧腊头颅白。

昨秋烽火塞江东,烟飞金屋连娃宫。

百年茔冢遍樵采,无复松槚撑高空。

尔非不材独何幸,岿然殿角森幡风。

轮囷竟谢斧斤厄,偃蹇翻成霜露功。

根深岂必求楹栋,招提似假神灵重。

苍虬蟠攫阴云归,寒鲸吼荅惊飙送。

一枝亦足供鹪鹩,千仞宁争下鸾凤。

拟叩庭前话已陈,西来响绝兹焉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