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叶庵

未知有水可通船,先问桑田细路偏。

门带夕阳敲树㡳,人随宿鸟到篱边。

瘿瓢再食便终日,禅榻初安已老年。

地不近山无怪石,夜来留得断云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黄叶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首联“未知有水可通船,先问桑田细路偏”,以未知的探索开始,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诗人并未直接描述路径,而是通过“问”这一动作,暗示了寻找的过程,同时也预示了旅途中的曲折与挑战。

颔联“门带夕阳敲树㡳,人随宿鸟到篱边”,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鸟归巢的宁静画面。门与夕阳、树与鸟,构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这里的“敲树”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树梢上的景象,而“宿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颈联“瘿瓢再食便终日,禅榻初安已老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瘿瓢,即形状奇特的瓢,这里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再食”和“终日”的描述,展现了生活的简单与满足。禅榻,代表了修行与内心的平静。初安的禅榻,意味着年老的诗人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通过禅修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尾联“地不近山无怪石,夜来留得断云眠”,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强调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远离山峦的地方没有怪石,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平和与纯净。夜来留得断云眠,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追求与感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3)

大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秦驻山

山灵曾受始皇鞭,松至而今不仆颠。

天为涛吞无北限,地因沙涌有东边。

下滩黑剩先秦石,对岸青高旧越烟。

非此云牙撑海角,稻畦或恐作盐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荅茅止生元戎见赠韵

十年重屈指,只此泠然心。

看剑雌雄合,论文今古深。

鸟归黄叶影,虫吐碧丝吟。

不少知音者,还挥霹雳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卞玉阳谈故山有怀

不听猿声已十年,偶随孤鹜下斜川。

山中别后无他忆,只恐长松碍月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迟五雪

几回惊出犬空吠,云影常疑船进桥。

日暮还来溪上立,乳鸦如叶缀寒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