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

英雄不遇勿长吁,苟遇风云彼岂拘。

不向关中效萧相,便于江左作夷吾。

当知晋霸非由晋,所谓虞亡岂在虞。

多少英灵费河岳,钟予不遇独何欤。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英雄如果不得志,不必唉声叹气,如果遇到能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怎会受限制。
不要效仿西汉的萧何那样去关中,而应该像东晋的管仲那样在江南建功立业。
要知道晋朝的崛起并非全靠晋国,虞国的灭亡也不全因虞公自身。
无数英雄豪杰的努力都未能改变历史,为何我空有才能却不得施展呢?

注释

英雄:指有才能的人。
勿:不要。
苟:如果。
风云:比喻好的机遇。
岂:难道。
拘:限制。
关中: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指代广阔的中原地区。
萧相:萧何,西汉名臣,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这里指代江南。
晋霸:晋国的霸业。
虞亡:虞国的灭亡。
英灵:英雄豪杰。
费:耗费。
钟予:赋予我才能。
独:仅仅,只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名为《不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不遇时的心声和情感。

“英雄不遇勿长吁”,开篇即点出主题,英雄若不得志,不宜过度叹息。这句话显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英杰无用武之地的深刻理解。

接着,“苟遇风云彼岂拘”表明一旦时机成熟,即便是天地间的变化,也不足以束缚英雄的抱负和行动。这里的“风云”象征着变革和机遇,诗人鼓励英雄在关键时刻大展拳脚,不受任何限制。

第三句“不向关中效萧相,便于江左作夷吾”,通过历史上的伟人萧何和夷吾来比喻。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曾在关中一带起到了关键作用;夷吾则是春秋时期的名将。诗人暗示自己若不效仿萧相在关中的作为,便愿意像夷吾那样,在江左(江南地区)立功。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个人英雄事迹的向往和自我期许。

“当知晋霸非由晋,所谓虞亡岂在虞”则是借古代晋国和虞国的故事来表达,真正的英杰并不是仅仅因为出生于某个国家或朝代,而是在于其事迹和影响力。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事件告诉读者,英雄不应被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背景。

最后,“多少英灵费河岳,钟予不遇独何欤”则是表达了对那些因时运不济而不能展现自己才华的英雄感到惋惜。诗人用“河岳”作为时间和空间的象征,来形容那些未能留名青史的英杰之灵。末句中的“钟予”,即是诗人的自称,“独何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也未能遇到可以施展才华的时机而感到无奈和悲哀。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对时代变迁的洞察,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写了自己对于“不遇”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月岩

六丁一凿空云烟,满窟勒驾驱神仙。

冰轮推出月中月,玉斧劈开天外天。

便把嫦娥骑綵凤,却呼羽客烹银蟾。

更邀王母瑶池酒,今夜广寒同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车制

昔年刘震帅池阳,曾制轻车学运粮。

独辐不堪承重向,至今零落在行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郭

十客联镳出北门,马蹄剜尽碧苔痕。

从教管史占星聚,且听杯人和月吞。

我欲求仙问离坎,君当随佛整乾坤。

樽前慷慨休辞醉,明日有怀谁共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头巾

堪笑吾邦几秀才,头巾不会自安排。

先因待制推将起,又被同知拽下来。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