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寄林虙》。诗中通过描述淮南使者刚直中正,辅以和谐之德,生前坚守正道,死后却无人知晓其事迹,仅留下子嗣在枯草间哭泣,无人诵读悼念之词的情景,表达了对林虙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昔者淮南使,刚中辅以和”描绘了淮南使者刚正不阿,内含柔和之德的形象。接着,“生前无所苟,身后事如何”则揭示了他一生坚守正道,不为世俗所动摇,但死后却无人记得他的事迹,流露出一种世态炎凉的无奈感。
“有子泣枯草,无人诵蓼莪”进一步描绘了林虙去世后,只有子嗣在荒草间哭泣,而无人为其哀悼的情景,强调了其逝世后的孤独与被遗忘。最后,“林公为不死,下客谩悲歌”表达了诗人对林虙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永存的信念,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作为“下客”的悲哀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林虙生前与死后境遇的对比,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正直人格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