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叹

借地乞麦种,徼倖今年秋。

乞种尚云可,无丁复无牛。

田主好事人,百色副所求。

盻盻三百斛,宽我饥寒忧。

我梦溱南川,平云绿油油。

起来望河汉,旱火连东州。

四月草不青,吾种良谩投。

田间一太息,此岁何时周。

向见田父言,此田本良畴。

三岁废不治,种则当倍收。

如何落吾手,羊年变鸡猴。

身自是旱母,咄咄将谁尤。

人满天地间,天岂独吾雠。

正以赋分薄,所向因拙谋。

不稼且不穑,取禾亦何繇。

办作高敬通,恶雨将漂流。

吾贫有滥觞,贤达未始羞。

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

焉知寄食饿,不取丞相侯。

作诗以自广,时用商声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的《麦叹》,通过描绘农民借地乞种的艰辛和对丰收的期盼,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对土地荒废、人力短缺、天灾频仍的无奈,以及对自己命运的自嘲。

首句“借地乞麦种,徼倖今年秋”揭示了主人公为了度过饥荒,不得不向他人求助种子的情景,流露出对秋天丰收的期待。接着,“乞种尚云可,无丁复无牛”强调了人力和畜力的缺乏,进一步渲染了生活的艰难。

田主的好意让诗人感到一丝宽慰,“田主好事人,百色副所求”,然而现实的严酷很快打破希望,“盻盻三百斛,宽我饥寒忧”。诗人想象中的麦田如诗如画,“我梦溱南川,平云绿油油”,但现实中却是干旱严重,麦种难以生长。

诗人感叹“此岁何时周”,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他反思田地原本是良田,却因荒废而收成减半,暗示社会动荡导致资源浪费。最后,诗人自我解嘲,表示即使贫穷,也不愿放弃尊严,宁愿过简朴生活,也不追求权势。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元好问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丰山怀古

丰山一何高,古屋苍烟重。

开门望吴楚,鸟去天无穷。

连山横巨鳌,白水亘长虹。

川原郁佳气,自古南都雄。

炎精昔季兴,卧龙起隆中。

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时事有可论,生晚恨不逢。

汉贼不两立,大义皎日同。

吴人操等耳,忍与分河潼。

夺操而与权,何以示至公。

一民汉遗黎,尺地汉故封。

守民及守土,天地与相终。

不能禦寇雠,顾以寇自功。

既异鸿沟初,又非列国从。

一券捐半产,二祖宁汝容。

端本一已失,孤唱谁当从?

至今有遗恨,庙柏号阴风。

旧闻清泠渊,天籁如撞钟。

山径野人语,诞幻欺孩童。

开元有乱阶,鹿饮温泉宫。

黄猿何为者,乃尔能啸凶。

乾坤之大音,久郁理当通。

清箱旦夕落,伫尔惊群聋。

形式: 古风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

一旱近两月,河洛东连淮。

骄阳佐大火,南风卷黄埃。

草树青欲乾,四望令人哀。

时时怪事发,雨雹如李梅。

我梦天河翻,崩腾走云雷。

今日复何日,駃雨东南来。

元气淋漓中,焦卷意已回。

良苗与新颖,郁郁无边涯。

书生如老农,苦乐与之偕。

闾阎闻吉语,一笑心颜开。

酉年酒如浆,乾溢安能灾。

惟当作高廪,多具尊与罍。

家人笑问我,君用安在哉!

形式: 古风

龙虎山郑良楚来从宗师入京

目送三峰鸾鹄群,更凭谷口唤夫君。

莫嫌病卧墙东叟,留得长镵管白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松下渊明为郑明德作

归来不为督邮轻,自为松根长茯苓。

博浪金椎拈不起,倚锄却读相牛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