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形式: 古风

翻译

坟墓遍布在青翠的山峦间,高低错落占据着山谷的每个角落。
原本的道路已经荒芜,如今迷失,只能询问砍柴放牧的人。
我涉水穿越云雾缭绕的树林,隔着山岗听到近处传来哭泣声。
在白杨树下斟满酒,悲伤的风声呼啸不止。
雨停后,梨园的景象凄凉,只有斑鸠的叫声回荡在茅屋周围。

注释

坟冢:坟墓。
遍:遍布。
原谷:山谷。
向来:原本。
荒:荒芜。
樵牧:砍柴放牧的人。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
隔岗:隔着山岗。
沃酒:斟酒。
飋飋:形容风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感伤的山野景象,以寒食节为背景。首句“坟冢遍青山”暗示了季节正值清明,满目皆是墓地,青山环绕,显示出浓厚的哀思氛围。接着,“高低占原谷”描绘了坟墓散落在起伏的山谷之间,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寂寥。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迷失,昔日的道路如今已经荒芜,连询问砍柴放牧的人也找不到方向,反映出世事变迁的沧桑感。接下来,“涉水到云林”描绘了诗人艰难地穿越溪流,进入深林,听到隐约的哭泣声,增添了悲伤的情绪。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写诗人独自在白杨树下祭奠亡者,举杯浇洒,感受到凄冷的悲风吹过,哀情更加深沉。最后两句“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描绘雨后的梨园景色,梨花凋零,只有鸠鸟的叫声回荡在破旧的茅舍,更显孤独与凄凉。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寒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寒食节的哀思氛围,以及岁月流转中人事的变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寒菜

畦蔬收莫晚,圃吏已能供。

根脆土将冻,叶萎霜渐浓。

不应虚匕箸,还得间庖饔。

旨蓄诗人咏,从来用禦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寓言

寒灯不照远,光止一室明。

小人不虑远,义止目前荣。

灯既无久焰,人亦无久情。

谁言结明月,明月岂长盈。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悲书

悲愁快于刀,内割肝肠痛。

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

衣裳昔所制,箧笥忍更弄。

朝夕拜空位,绘写恨少动。

虽死情难迁,合姓义已重。

吾身行将衰,同穴诗可诵。

形式: 古风

提壶鸟

山路暗松筱,幽禽语前后。

上言劝提壶,下言劝酤酒。

但取醒复醉,莫问升与斗。

人生朝菌荣,绿发可无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