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而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其五)

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遭遇,反映了一种深受委屈的无奈情怀。首句“飞语初腾触细文”表现了官场中流言蜚语的迅速传播,对于细微之事也能被捕风捉影。紧接着,“廷中交构更纷纷”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错综复杂、互相牵制的情态,诗人处在其中,难以抽身。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这里,“纲条既甚”说明了法度的严苛,“秋荼密”则形容事物的错综复杂,难以辨明;“枉直何由束矢分”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与曲直的困惑,以及在这纷争中求取真相的艰难。

接下来的“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显示了对官吏的不满和无奈,他们虽然自诩为清廉之人,却往往只知其一,不辨是非;而“府徒半识故将军”则透露出一种对于旧时武将的怀念,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处理事务上较为果断。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这里,“却怜比户吴兴守”中,诗人对于吴兴之守感到同情,因为他也受到了不白之冤;而“诟辱通宵不忍闻”则表达了诗人对夜以继日的责难和辱骂感到的心痛。

此诗通过描绘官场中的种种矛盾和个人内心的苦闷,展现了一幅宋代官僚生活的微缩图。诗中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