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用韩文公韵

闰月何多雪,閒居每一谣。

剩寒欺乍暖,暴积继前消。

任使山增势,休令竹折腰。

花拘将艳蕊,柳抑半青条。

鸟食迷原野,人踪减市桥。

玲珑疏树映,宛转小风摇。

冷过听莺日,晴思堕马朝。

藉冰衣免污,伏枕梦犹飘。

清绝怜披氅,风流忆舞绡。

却须暄节健,宜瑞不宜饶。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罕见的雪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美丽。首句“闰月何多雪”,点出雪之奇,暗示时间的特殊性,为全诗定下基调。接着,“闲居每一谣”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和喜爱,通过“谣”字,仿佛能听到诗人内心的赞叹与感慨。

“剩寒欺乍暖,暴积继前消。”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雪的突然降临与迅速融化的情景,既有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也蕴含着自然界力量的对比。接下来的“任使山增势,休令竹折腰。”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山峦因雪而更加挺拔,竹子虽被压弯但不折断,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花拘将艳蕊,柳抑半青条。”这两句继续描绘雪后花柳的景象,花朵在雪中显得更加娇艳,柳枝在雪压之下略显弯曲,但依然生机勃勃。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生命力与希望。

“鸟食迷原野,人踪减市桥。”这两句则从动植物与人类活动的角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变化,鸟儿在雪中觅食,人迹稀少,市桥空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

“玲珑疏树映,宛转小风摇。”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后树木与微风的景象,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清晰,微风吹过,树枝轻轻摇曳,充满了动态美。

“冷过听莺日,晴思堕马朝。”这两句通过对比冷日与晴日,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寒冷的日子里,听莺声格外清晰;晴朗的早晨,骑马出行,思绪飞扬。

“藉冰衣免污,伏枕梦犹飘。”这两句则通过个人行为,展现了对雪的喜爱与享受,穿着冰做的衣服,避免弄脏;即使躺在床上,梦境中也仿佛飘荡在雪的世界。

“清绝怜披氅,风流忆舞绡。”这两句表达了对雪后清新环境的喜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着披风,感受清新的空气;回忆起舞动的轻纱,象征着生活的优雅与浪漫。

最后,“却须暄节健,宜瑞不宜饶。”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既表达了对春天回暖的期待,也强调了瑞雪兆丰年的美好寓意,同时提醒不应过度依赖雪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美好、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33)

张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门

万井烟花绕故都,阖闾宫苑自荒芜。

江魂吼浪空雠越,山黛颦秋已破吴。

台下草深无过鹿,城头月落有啼乌。

英雄老去年华在,海日曈曈水满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娄城晚眺

高城一望思茫茫,湖转娄江入海长。

边境到今非汉县,古仓何处积吴粮。

鸥栖浅渚寒芦净,雁落平畴晚稻香。

野水閒云吟不尽,玉峰西面看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兴

西风原野歇芳菲,犹自登临趣不稀。

秋水碧天涵白鸟,晚霞红树映斜晖。

楼台几处清吹笛,砧?谁家乱捣衣。

宋玉赋成悲愈甚,后人还为重增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思

暖云吹雨过蓬莱,九陌风光照眼开。

公子春罗轻涴酒,美人蝉鬓薄沾埃。

花随玉马看山去,柳插香车上冢回。

惆怅西山夕阳外,烟绵碧草绣金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