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产儿辈作(其二)

仲儿仅十三,少者乃十二。

颇解学占毕,不晓人世事。

一旦付以家,毋乃为之累。

吾患在有身,况彼儿女计。

兴者任其兴,废者任其废。

何必学庞公,尽抛洪涛内。

斗大一团焦,宽然若天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授产儿辈作》其二,通过描述一个年仅十三或十二岁的小儿学习占卜,却对人世之事一无所知的情景,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深思。

首句“仲儿仅十三,少者乃十二”,点明了小儿的年龄,显示出他们还处在懵懂无知的阶段。接着“颇解学占毕,不晓人世事”描绘了他们虽然开始学习占卜,但对复杂的人世间事物一窍不通的状态。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孩子们初涉知识世界的天真与好奇,也暗示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旦付以家,毋乃为之累”一句,表达了对将孩子过早地赋予家庭责任的担忧,担心他们还未能成熟到承担家庭重担的程度。这反映了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谨慎态度,以及对他们在社会角色转换时可能遇到困难的预见。

“吾患在有身,况彼儿女计”进一步强调了作为父母的忧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担忧,更是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这里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子女独立性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的思考。

“兴者任其兴,废者任其废”则提出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教育理念,主张顺应孩子的兴趣发展,允许他们在兴趣所在的地方自由探索,同时也接受他们在某些领域可能的放弃或失败。这种观点鼓励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最后,“何必学庞公,尽抛洪涛内。斗大一团焦,宽然若天地”以庞公为例,庞公是古代隐士,此处可能暗指过度追求隐逸生活或逃避现实的态度。诗人借此提醒,不应过分追求远离尘嚣的生活,而应面对生活的广阔天地,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通过“斗大一团焦,宽然若天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广阔可能性的向往和对困境中寻找希望的乐观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王世贞对子女教育的深刻思考,也蕴含了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授产儿辈作(其三)

吾笑向子平,读易无多日。

既欲游名山,何待婚嫁毕。

向平亦笑吾,汝能弃家室。

胡不蓬累游,局如裈中虱。

但令方寸宽,彼得此宁失。

不见阿閦界,掌之置容膝。

大有终南人,白首为名役。

形式: 古风

病疟作

今年气候恶,疟鬼何太横。

三家两家泣,十人九人病。

延医医伏枕,呼觋觋不竞。

余方侍师次,骤热如就甑。

杖剑叱此鬼,么魔当敬听。

速各归其所,毋为索余禜。

鬼拜前致辞,小邪敢干正。

唯是旦夕间,往往远相侦。

坐卧必当风,果饵非时饤。

四大不自持,三尸转成横。

不然吾曹力,焉能操公柄。

公但时自爱,鬼当奉公命。

洒然梦初觉,摄念入清净。

从此尼连河,尽作四禅境。

形式: 古风

答钱功甫文学

钱郎嗜读书,巧若蜂采蜜。

发而为诗歌,诵者齿流溢。

余事乃临池,入品果能逸。

新篇左司价,小草素师笔。

三绝名总高,一贫筴安出。

扫叶煨地炉,不暖悬罄室。

汤药近戢身,晨昏长绕膝。

无心问月旦,有口从甲乙。

贻余游仙咏,白云为萧瑟。

晚合方自怜,况乃清狂疾。

胸际祖龙火,都焚惠施帙。

握中灵蛇珠,翻从象罔失。

分无英琼瑶,来美不酬一。

老余东山卧,勉尔西京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张伯起丈创悔世缘闭关缮性投诗见贻超然之致聊尔有答

我爱张平子,清标冠吴趋。

夷然忘四愁,不复赋三都。

白苎明下童,宝玦酒家胡。

一草思玄篇,弃之忽若无。

甘露沃灵根,莲花产双趺。

魔冤伏大力,其始乃乌刍。

惜哉夸毗子,刿心趣尘途。

纵复浮名至,是身安得居。

拂轸报知音,毋令流水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