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十六)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形式: 古风 押[咸]韵

翻译

我家居住在绿色岩石之下,庭中的杂草也无人去修剪。
新生的藤蔓垂挂下来,环绕着古老的石头,那些石头直立在险峻的岩壁上。
山上的野果被猕猴采摘,池塘里的鱼儿被白鹭叼走。
我在树下捧着一两卷仙书,低声诵读,声音轻柔。

注释

绿岩:绿色的岩石,形容环境清幽。
庭芜:庭院中的杂草。
新藤:新生的藤蔓。
古石:古老的石头。
巉岩:险峻的岩石。
猕猴:一种猴子,此处可能指山中动物。
白鹭: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仙书:神秘或古老的书籍,可能象征着知识或修行。
喃喃:低声细语,形容读书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安详与宁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表明诗人居所位于翠绿的山岩之下,而庭院中的杂草也不加以清除,显得十分自然无为。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则形象地描绘了环境中的生长与坚固。新藤缠绕而下,古石立于山间,都显示出时间的痕迹和自然力的伟大。

接下来的"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让人仿佛能够听到猕猴在树梢上采摘果实的声音,以及看到白鹭衔着池中之鱼的景象,这些生动的细节增添了诗中的生命力和趣味性。

最后,"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他沉浸于对仙法典籍的研读之中,那种专注而悠然自得的心境,通过“喃喃”这一字眼传达了出来。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幽深的特点,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纷扰的宁静世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十七)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

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

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诗三百三首(其十八)

岁去换愁年,春来物色鲜。

山花笑渌水,岩岫舞青烟。

蜂蝶自云乐,禽鱼更可怜。

朋游情未已,彻晓不能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一)

俊杰马上郎,挥鞭指绿杨。

谓言无死日,终不作梯航。

四运花自好,一朝成萎黄。

醍醐与石蜜,至死不能尝。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五)

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

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

焉能拱口手,端坐鬓纷纷。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