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后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釐数幅冰不及,字体攲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后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后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好友李君贶所借书法作品的赞美之作。诗中首先提到李氏和杨氏两位前辈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暗示李君贶的祖上也有深厚的翰墨根基。接着,诗人高度评价李君贶的书法技艺,称其作品既有篆科草圣的风范,又跨越了汉魏和两唐的风格,甚至超越了纸摹石镂的仿制品,直追真迹。

诗人惊叹于李君贶的字迹之美,形容其如冰寒而清新,倾斜的笔画中墨色未干,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打开画卷,观者仿佛被其书法的魅力所震撼,以至于坐客都为之起身。诗人以雷惊蛰比喻书法的生动与活力,赞誉李君贶的才华堪比古代书法大家仲将和伯英。

诗中还提及李君贶的作品广为流传,不仅在京师受到推崇,而且他的文采和墨妙使得后世感到无比敬仰。诗人感慨,即使是在李君贶之后,也鲜有人能与其书法相媲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君贶书法的珍视,将其视为夜明珠般宝贵,虽然归还,但心中仍时常怀念他的书堂。

整首诗通过描绘李君贶的书法艺术,展现了对其才情的高度赞扬,以及对书法艺术传承的感慨,体现了黄庭坚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杨凝式行书

俗书祇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泐潭乾和尚真赞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形式:

灵龟泉上

大灵寿日月,化石皖公陂。

偶无斧斤寻,不作宰上碑。

倾首若有谓,指泉来自西。

泉甘崖木老,坐啸欲忘归。

风流裴通直,商略从我嬉。

莳梅盈百科,洗石出崛奇。

更约聘石工,镵我灵龟诗。

舅弟妙学古,亦复古须眉。

卿家北海公,笔法可等夷。

为我书斯文,要与斗牛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