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

洛中诗有社,马上句如神。

白首交情重,黄花节物新。

见过心可荷,知愧道非淳。

寂寞西风里,身闲半古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洛阳城中有诗社,马背上写出的诗句犹如神来之笔。
年老的朋友情谊深厚,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一切都显得新颖清新。
相识后心中感到欣慰,深知自己的品行尚有不足。
在寂寥的秋风中,我过着悠闲的生活,仿佛是半个古人。

注释

洛中:洛阳城中。
诗有社:诗社。
马上句:马背上写的诗句。
如神:犹如神来之笔。
白首:年老。
交情:友谊。
重:深厚。
黄花:菊花。
节物:时节事物。
见:相见。
过:感到。
心可荷:心中感到欣慰。
知愧:深知。
道非淳:品行尚有不足。
寂寞:寂寥。
西风:秋风。
身闲:生活悠闲。
半古人:半个古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题为《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节令更迭的感慨。"洛中诗有社,马上句如神"描绘了他们在洛阳诗社中的才华横溢,诗篇如同神来之笔。"白首交情重"强调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友谊,即使岁月已老,情谊依然深重。"黄花节物新"则借秋日菊花的盛开,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友情的新鲜感。

"见过心可荷"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理解和接纳,即使有过不足,也能坦然面对。"知愧道非淳"则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道德修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最后两句"寂寞西风里,身闲半古人",在寂寥的秋风中,诗人感到自己在悠闲的生活状态中,仿佛融入了古代贤人的意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友情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沉思。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王不疑少卿见赠

不把忧愁累物华,光阴过眼疾如车。

以平为乐忝知分,待足求安恐未涯。

食罢有时寻蕙圃,睡馀无事访僧家。

天津风月胜他处,长是思君共煮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依韵和王不疑少卿招饮

经难忆浮丘,吾乡足胜游。

风前惊白发,雨后喜新秋。

仕宦情虽薄,登临兴未休。

人间浪忧事,都不到心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见戏安之非是弃尧夫吟

安之殊不弃尧夫,亦恐傍人有厚诬。

开叔当初言得罪,希淳在后说无辜。

悄然情意都如旧,刬地杯盘又见呼。

始信岁寒心未替,安之殊不弃尧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秋约吟

升沉恶足论,事体到头均。

一片蓬蒿地,千年云水身。

收成时正好,寒暖气初匀。

自此过从乐,诸公莫厌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