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憔悴江南客。问六代繁华去后,竟无消息。

一片孤城斜照里,剩有青山半壁。

听打岸寒潮正急。

龙虎销残莺燕老,便英雄儿女皆陈迹。

聊付与,隔江笛。桃花暗抱脂痕泣。

经几度移根换叶,嫩红犹湿。

廿四桥边眉样月,曾照琼娘夜立。

更不管玉箫声寂。

流尽旧家帘幕影,恨秦淮总是无情碧。

摇画舫,到烟夕。

形式:

鉴赏

这首《贺新凉》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词中以江南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繁华消逝的感慨。"憔悴江南客"开篇,描绘了一位客居江南、面容憔悴的人,他追寻六朝的繁华遗迹,却只见孤城斜照下的半壁青山,暗示了昔日荣光已成过往。

"听打岸寒潮正急",借寒潮之声渲染出一种苍凉氛围,龙虎消残,莺燕老去,连英雄儿女的事迹也成了历史的尘埃。接下来的"聊付与,隔江笛",通过笛声传递出一种无奈与寂寞的情绪,将怀旧之情寄托在笛声中。

"桃花暗抱脂痕泣",运用拟人手法,写桃花仿佛含泪,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经几度移根换叶,嫩红犹湿",进一步强调岁月流转,物是人非。"廿四桥边眉样月",借月光下琼娘的形象,表达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

"更不管玉箫声寂",玉箫声的消逝象征着往日欢歌笑语的消散,"流尽旧家帘幕影"则表达了对旧时繁华景象的追忆和失落。最后,词人乘画舫至秦淮河畔,"摇画舫,到烟夕",以景结情,留下无限的遗憾和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瑞龙吟

嫠蟾寂。曾照虎斗龙争,燕寻莺觅。

谁知北府兵残,东山妓老,转头今昔。暮潮急。

淘尽兴亡无数,零钗断戟。

输他玉树春愁,琼花秋泪,一般陈迹。

几度婵娟浩劫,珊床喋血,鬼苔腥碧。

多少倩魂夜阑,犹抱春泣。干戈丛里,艳影搀云立。

更休问、白门打桨,红桥吹笛。水阁凉蛙夕。

冷波成缬,暗摇帘隙。暝宿销凝极。

篷背雨、和愁乱敲芦荻。灯昏罗帐,有人相忆。

形式:

唐多令

柳影蘸芳洲。珠帘半上钩。把璚箫吹向小红楼。

燕子不知兴废事,漫相对,话春愁。江上锦帆收。

花空烟水流。南朝旧梦付闲鸥。

第四桥边还载酒,总孤负,少年游。

形式:

西河.金陵怀古,用清真原韵

歌舞地。秦淮旧曲曾记。

烧残玉树阵云红,春愁暗起。

一弯眉月柳边楼,凤箫声远天际。画栏悄,谁共倚。

筝船载梦犹系。银屏金屋几千家,都成战垒。

断魂桃叶久飘零,相思惟见烟水。

艳晨选醉锦绣市。望江南、芳草千里。

酒醒不知何世。

只斜阳、惨碧无言,相对惯阅兴亡,荒城里。

形式:

清商怨

谁谱凤箫新怨。又玉楼春晚。

分付凉蟾,画相思一点。料得翠扉双掩。

回文句、字字和愁剪。镜里眉山,比天涯更远。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