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陈昂的《愁坐》描绘了诗人在静坐中所感受到的愁绪。首句“兀坐愁何事”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愁苦,不知为何而愁。接下来的“方方八节滩”则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八个连续的滩头,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险恶和孤独,仿佛他的愁绪也被这滩头的险阻所包围。
“孤村浮水上”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将村庄置于水面上,如同漂泊不定,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紧接着,“一雁叫江干”以孤独的大雁叫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雁鸣声更显得寂静江边的凄凉。
后两句“谁挂仰天瓦,空扳下坂丸”运用了象征手法,可能是指天空中的瓦片无人挂起,暗喻世事无常,而自己空自用力也无法改变现状,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无力感。最后,“邻家来冀北,翘首问长安”以邻居远道而来询问京城(长安)的消息,展现了诗人对外界动态的关注,也反映出他对远方的期待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
整体来看,《愁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愁绪和对未知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