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

乱草踏秋碧,斜阳立晚红。

天低昏海雾,江阔渡淮风。

台有馀基壮,碑无旧观丰。

愁人惜倦眼,不敢送归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花台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联“乱草踏秋碧,斜阳立晚红”以动态的视角切入,秋日的草地在行人脚下显出一片碧绿,而夕阳则在傍晚时分染上了一抹深红,色彩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接着,“天低昏海雾,江阔渡淮风”两句进一步扩展视野,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和远方的江面。海雾笼罩着低垂的天际,江面宽阔,淮河之风吹拂,既描绘了雨花台周边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广阔。

“台有馀基壮,碑无旧观丰”则将目光聚焦于雨花台的历史遗迹上。残存的台基依然壮观,但碑文已难以辨识,昔日的辉煌不再,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最后,“愁人惜倦眼,不敢送归鸿”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面对归巢的大雁,诗人不忍直视,似乎是在逃避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花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珍惜。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见九华峰有四十馀其最秀者不知孰为九也因作是诗

稍稍云气散,溶溶山态回。

翠旌千丈立,宝障百重开。

此地真堪老,何时遂得来。

海中蛟蜃恶,吾不问蓬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虞丞相孙运干诗三首(其一)

祖予尚闭户,景文当入山。

未能黄绮外,姑在尚彭间。

眼到风尘暗,头依树石斑。

曹溪有正路,飞倦要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虞丞相孙运干诗三首(其二)

尚象子生子,高风新又新。

昔看三桧戏,今见一槐春。

父祖有家法,典型如老人。

傍观应自肯,自肯乃方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虞丞相孙运干诗三首(其三)

曲肱真事业,袖手大文章。

想子归家急,如吾舍世忙。

何时见丞相,几日上瞿唐。

见问宜多说,不言君亦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