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词

桑树阴阴啼布谷,野草青青隔湖绿。

驱牛渡水湖南牧,中流水深莫放犊。

蒲草缰绳槿树鞭,横骑牛背稳如船。

但令草长牛常饱,不怕公私田不了。

形式:

鉴赏

这首《牧牛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牧歌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牧童与牛群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处。

首句“桑树阴阴啼布谷”,开篇即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桑树的浓荫下,布谷鸟的啼鸣声此起彼伏,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渲染了季节的气息。这不仅是一幅视觉的画卷,更是一曲听觉的交响乐。

接着,“野草青青隔湖绿”一句,将视线从桑树下的局部场景扩展到广阔的湖边草地,绿色的野草与远处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画面。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样,也暗示了牧童活动的空间之大。

“驱牛渡水湖南牧,中流水深莫放犊。”这两句描绘了牧童驾驭牛群过河的情景。水中的深度让放牧者不得不小心翼翼,体现了对牛犊安全的重视。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也反映了农耕社会中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蒲草缰绳槿树鞭,横骑牛背稳如船。”牧童骑在牛背上,利用蒲草制成的缰绳和槿树制成的鞭子控制着牛群,形象地表现了牧童的娴熟技艺和与牛群的默契。这里将牧童骑牛比作“稳如船”,生动地展现了牧童在牛背上自如的状态,同时也寓意着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但令草长牛常饱,不怕公私田不了。”这两句表达了牧童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相信只要草长得好,牛就能得到充足的饲料,不必担心公家或私人的田地无法耕种。这种朴素的生活哲学,体现了古代农民对土地和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综上所述,《牧牛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也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理念,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叶太守丛竹图

斐君子兮湘川,冠绿玉兮乘云。

軿俨若来兮既遇,忽轩举兮蹁跹。

风萧萧兮雨歇,月皎皎兮山间。

怅幽贞兮不见,渺音节兮云天。

形式:

王孟端烟雨竹石正统十四年为许竹窗题(其一)

西风萧飕白石寒。鼪鼯昼啼榆叶残。

沅湘归客望江干。九疑云路何漫漫。

形式: 押[寒]韵

王孟端烟雨竹石正统十四年为许竹窗题(其二)

美人远我天一方。何以遗之双琳琅。

黄云蔽天日无光。纷纷雨雪濡衣裳。

形式: 押[阳]韵

种茄词为刘侍郎作

去年种茄时,雨水伤茄枝。

今年卜蛙声,茄菜又不宜。

城中薪米贵如玉,官府虽轻私债促。

但愿田神作主张,累累满圃皆成熟。

岂不见东家富贵厌炮烙,醉来仍索园中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