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刘知录招饮

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锁开。

析木津头排列宿,鳌山脚下走轻雷。

荒城夜雪欺行李,画角晨霜送落梅。

邻舍相呼同酒盏,也教人道上元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曾手持藜杖来到仙境蓬莱,亲眼目睹银河铁锁被打开。
在析木津边,星辰排列如宿,而在鳌山脚下,传来轻轻的雷鸣声。
荒芜的城池夜晚大雪纷飞,连行李也被欺压,清晨的号角声中,梅花凋零落下。
邻居们互相呼唤,共聚酒杯,也让人感叹,这不正是元宵佳节来临吗?

注释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古人常用以代步。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银潢铁锁:银河,象征天上的神秘力量。
析木津:古代星宿名,这里指星空。
鳌山:神话中的海中大龟,此处可能象征高山。
轻雷:形容轻微的响声,可能是比喻或象征。
行李:行装,这里指旅行者携带的物品。
画角: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警示。
落梅:冬季梅花凋谢,象征时节更迭。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元夕刘知录招饮》,描绘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的景象。首句“曾吹藜杖到蓬莱”展现了诗人曾经手持藜杖,前往仙境蓬莱的经历,暗示了他对节日的向往和对往昔的回忆。接下来的“亲见银潢铁锁开”描绘了元宵之夜,银河仿佛被打开,象征着光明与团圆的来临。

“析木津头排列宿,鳌山脚下走轻雷”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析木津和鳌山都是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形象地描绘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景,如同星辰排列,灯火辉煌,还有轻微的雷鸣般的欢声笑语。

“荒城夜雪欺行李,画角晨霜送落梅”则转而写实,描述了元宵节夜晚,虽然身处荒城,但仍有雪压行李的寒冷,以及清晨的画角声中梅花凋零,暗含着岁月流转的感伤。

最后,“邻舍相呼同酒盏,也教人道上元来”表达了诗人与邻居共度佳节,举杯畅饮,共享元宵欢乐的场景,传递出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和节日的喜庆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温馨,既有神话色彩,又融入了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日用前韵

元日今年分外寒,先生坚卧正如山。

乡闾草草兵戈外,雨雪栖栖道路间。

儿女有情催我起,杯盘无绪笑人悭。

何因得似江城雁,未转东风已北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六日寄镇江马侍郎大同

十四年前楚水傍,碧油幢下拜辉光。

鲋鱼踯躅遵行潦,龙马腾凌出大荒。

珥笔南宫扶日月,横戈北府控升阳。

冷官只有酸寒分,又把藜灯照檗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六叔父生朝三首(其三)

百摺榴花照画筵,八千椿历记遐年。

东公西母朱颜老,玉女金童綵服鲜。

梅雨涨添春色酒,麦秋黄起寿炉烟。

铜壶未下三更水,犹是清和四月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六叔父生朝三首(其二)

夷惠之间得趣多,天教弥月占清和。

门当午市心如水,发插秋霜脸自酡。

雨洗竹香侵瑞鸭,风翻荷润入杯螺。

欲知寿算长多少,楼外西江万里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