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清风泾》由清代诗人柏古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图景。
首句“升阜采嘉卉,何必伯夷薇”以“升阜”(登高)和“采嘉卉”(采摘佳美的花卉)为引子,暗喻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高雅与自由,不拘泥于传统道德的束缚,表达了对伯夷、叔齐等古代隐士的超然境界的向往,但同时也指出不必过于拘泥于古人之法,应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去选择生活方式。
接着,“涉水钓鲜鲤,何必子陵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说,涉水捕鱼,享受自然的乐趣,又何必要像严子陵那样,非得在特定的地点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真谛呢?这表明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即生活本身即是乐趣,无需刻意追求某种形式或地点。
“心远隔尘域,崔嵬践危机”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与行为之间的和谐统一。心远离尘世的喧嚣,脚踏实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难。这里“心远”与“崔嵬”形成对比,一方面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另一方面则体现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与坚韧。
“绸缪因牖户,雨细花芳菲”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通过“绸缪”(忙碌、劳作)与“因牖户”(利用窗户)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细雨中,花朵绽放,不仅渲染了诗的意境,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种秫造浊醪,织布完春衣”是诗人生活状态的具体体现。通过种植粮食酿酒、手工织布来满足生活所需,既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率性全真趣,舍此安适归”则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真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认为,遵循本性,追求生活的真正乐趣,才是最适宜的生活方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与实践,以及对自然、自由、真实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