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帆先生《钓鳌图》

旷达寄怀空不著,行神御气随漂泊。

儒者恂恂貌与言,事事实地牢立脚。

惟有诗文境界宽,作者安能受羁缚。

气壮直欲吞云梦,词高便许穷碧落。

海帆先生儒雅宗,政声在在歌循卓。

峨边赤手歼鲸鲵,东来依旧安琴鹤。

停骖按部净道尘,露冕宣风求民瘼。

崇朝雨遍泰山云,千里荣光照海若。

无端示我钓鳌图,风云拂拂争喷薄。

隐以微旨诡以辞,画者读者俱骇愕。

蒙庄往往作寓言,岂有至人谈寥廓。

忽悟海涵地负才,精诚所至犹驱鳄。

断鳌之说虽渺茫,冠山有意母乃凿。

百尺珊瑚起钓竿,扶桑晓策殊超逴。

笔下能使翔蛟龙,胸中何止贮丘壑。

觥觥大集示天怀,远志雄才纵横略。

十洲如镜望清澄,肯使鳞鳍纵跳跃。

乃知儒者异旷达,诗文境界空依托。

披图重读沧浪篇,把酒欲向蓬莱阁。

笑看明月海上生,千顷汪汪波不作。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题为《题海帆先生<钓鳌图>》,描绘了对海帆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作品《钓鳌图》的深刻感悟。

诗中首先赞扬了海帆先生的儒雅风范和政绩卓著,接着通过“峨边赤手歼鲸鲵”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海帆先生的勇猛与果敢。随后,诗人描述了海帆先生巡视时的清廉与勤勉,“停骖按部净道尘,露冕宣风求民瘼”,体现了其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与解决。

“崇朝雨遍泰山云,千里荣光照海若”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海帆先生政绩的广泛影响。接下来,诗人借“无端示我钓鳌图,风云拂拂争喷薄”表达了对《钓鳌图》这一艺术作品的惊叹,认为其蕴含深意,令人惊愕。

“隐以微旨诡以辞,画者读者俱骇愕”则进一步强调了《钓鳌图》的独特之处,不仅画者为之震撼,读者也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诗人引用庄子的寓言故事,暗示《钓鳌图》可能蕴含着更高层次的哲理思考。

“忽悟海涵地负才,精诚所至犹驱鳄”表达了对海帆先生才能与品德的高度评价,认为其精诚所至,能够克服困难,如同传说中的斩杀鳄鱼一般。最后,“断鳌之说虽渺茫,冠山有意母乃凿”引用古代神话,进一步赞美海帆先生的非凡才能与决心。

“百尺珊瑚起钓竿,扶桑晓策殊超逴”描绘了《钓鳌图》中的场景,珊瑚作为钓竿,象征着艺术创作的力量与高度。诗人认为,这幅画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寓意深远,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笔下能使翔蛟龙,胸中何止贮丘壑”赞扬了画家的技艺与胸怀,认为其作品不仅能够描绘出蛟龙飞翔的壮观景象,还能够容纳广阔的天地与深邃的思想。

“觥觥大集示天怀,远志雄才纵横略”表达了对海帆先生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认为其不仅具有高尚的品格,还有远大的志向与卓越的才华。

“十洲如镜望清澄,肯使鳞鳍纵跳跃”以比喻的手法,形容海帆先生及其作品如同清澈的水面,能够映照出世界的美好与真实,不会让任何事物随意跳跃,破坏这份宁静与和谐。

“乃知儒者异旷达,诗文境界空依托”总结了对海帆先生及其作品的理解,认为其虽然具有旷达的胸怀,但其诗文的境界却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披图重读沧浪篇,把酒欲向蓬莱阁”表达了诗人再次阅读《钓鳌图》的渴望,并希望与海帆先生一同畅饮,探讨艺术与人生的真谛。

“笑看明月海上生,千顷汪汪波不作”以生动的画面结束全诗,描绘了明月升起于海面的美丽景象,象征着海帆先生及其作品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与和谐之美,使人心生喜悦与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海帆先生及其作品的赞美与解读,展现了对艺术与人生深刻思考的追求,以及对高尚品格与卓越才华的敬仰。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马厚庵都转《乞病还山留别之作》次韵(其一)

秋风一夜动轻疴,便挂归帆看逝波。

东海虽宽鲈鲙少,南云未远雁鸿多。

情余同楫思投契,爱有遗棠感抚摩。

此去西湖山色好,不将觉岸问禅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马厚庵都转《乞病还山留别之作》次韵(其二)

府海经猷宦海中,三年盐策勇趋公。

频将利弊询官器,别有痌瘝验缿筒。

司马书存平准意,宏羊论岂治安风。

从来忠爱殷谋国,纵入江湖寄托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马厚庵都转《乞病还山留别之作》次韵(其三)

无限诗情溢砚坳,一番泥爪又东郊。

新愁俦侣歌骊曲,旧梦觚棱忆凤巢。

珥笔才华公誉在,论文风雅众推交。

君看菊圃秋来艳,莫道芳兰亦化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和马厚庵都转《乞病还山留别之作》次韵(其四)

奉使东来近一年,论交臭味两欢然。

淡成我正思君子,勇退公方慕昔贤。

历下亭长离宴促,会稽山好药垆便。

愿君早为苍生出,霖雨随风沛九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