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薛汉所作,名为《和郑应奉杂诗六首(其三)》。诗中以“淳风散已久”开篇,描绘了世风日下的景象,接着“青黄陋洼樽”一句,形象地比喻了社会风气的低俗与浅薄。接下来,“婉娈争媚好,役智空自昏”两句,揭示了人们为了追求表面的美和利益而陷入迷惑与劳碌之中的状态。
诗人通过“岂知葛天民,无言道弥敦”表达了对真正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赞美,葛天民在这里象征着不为世俗所动、坚守道德的人。最后,“我有《白云操》,泠泠寄桐孙”两句,诗人以自己创作的《白云操》寄托了对自然与道德的追求,希望如同琴声般清雅,能够传达到后人的心中。
“调古识者寡,幽探万化源”则表达了艺术与道德的真谛往往只有少数人能理解,但正是这种深入探索,才能触及万物变化的根本。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了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