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四首(其二)

悲秋无奈独高歌,歌罢其如秋色何。

金屋佳人啼素扇,玉门老将枕雕戈。

玄蝉咽露惊飞叶,鸟雀披星欲渡河。

闻说洞庭湖水阔,朝添新绿漾微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悲秋无奈独高歌”,以“悲秋”点题,表达了诗人面对萧瑟秋景时的无奈和哀愁,通过“独高歌”这一动作,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接下来,“歌罢其如秋色何”一句,诗人感叹即便高歌也无法改变眼前的秋色,流露出对自然无常的无力感。

“金屋佳人啼素扇,玉门老将枕雕戈”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描绘了一位佳人在秋天的扇面上哭泣的情景,后句则展现了一位老将在玉门关外枕着雕饰的长枪,暗示战争的残酷与岁月的流逝。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玄蝉咽露惊飞叶,鸟雀披星欲渡河”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现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清。蝉在露水中低吟,似乎在为秋天的到来而哀鸣;鸟雀在星光下准备迁徙,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这些生动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含了生命的短暂与轮回的主题。

最后,“闻说洞庭湖水阔,朝添新绿漾微波”两句,将视野转向广阔的洞庭湖,描绘了湖面在清晨时分的清新景象。湖水泛起的微波,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给人以宁静与希望之感。这一转折,不仅平衡了前面的哀愁情绪,也寓意着即使在艰难困苦中,生命依然充满生机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收录诗词(51)

陈继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麋公。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 字:仲醇
  • 号:眉公
  •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558~1639

相关古诗词

新秋四首(其三)

西望潇湘秋水长,大风初捲白云扬。

银河夜落机中锦,玉露朝侵陌上霜。

萤度空梁栖燕幕,鱼翻静渚戏莲房。

亦知此日行吟者,一段愁心挂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新秋四首(其四)

门掩秋风正寥寥,荒原落日草萧萧。

猕猴趁月窥山果,鸟雀惊人下黍苗。

华屋珠帘娇白苧,疏灯角枕怯冰绡。

閒来偶渡前溪口,柳叶菱花一尺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招冯素生入山读书

山深日色不到地,树老浓阴高刺天。

鹤叫岛池多怪石,花撩窗户乱飞泉。

偶翻古帖摹青李,閒放轻舟采白莲。

君若入林同结厦,竹风松月对床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司成李次卿晋少宗伯学士应召北上

入朝将押紫宸班,秘史先成石室间。

风采乍惊临虎观,天香旋喜近龙颜。

时闻赤羽传三辅,岁遣朱轮讯百蛮。

拭目金銮新诏下,侍臣初对玉堂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