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悲凉的情感,探讨了时间、宇宙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诗人周馨桂在《古歌三首》的第一首中,通过“历年十万馀,天地亦邱墟”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漫长与宇宙的变迁,暗示着万物终将归于尘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宇宙永恒变化的感慨。
接着,“以配十二时,六时已为虚”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的循环与虚无感。十二时代表了一天的时间周期,而“六时已为虚”则可能暗指一天中的某些时刻已经失去意义,或是强调时间的流转使得某些特定时刻变得不再重要或真实。
最后,“天地犹如此,况乃血肉躯”两句,将讨论的范围从宇宙扩展到生命本身,提出与宇宙相比,人类的生命更是短暂且脆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时间、宇宙与生命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宇宙和生命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