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把云山烂漫酬,杖藜随处贾胡留。
如今脚力那千里,水墨中间只卧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个人心境的转变。首句“曾把云山烂漫酬”,表达了诗人过去以云山的壮丽景色作为酬答,流露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接着,“杖藜随处贾胡留”一句,通过行走于山水之间,与当地居民交往,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如今脚力那千里,水墨中间只卧浮”,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衰退,曾经能够远行千里的豪情已不再,现在只能在水墨画中,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享受那份宁静与淡泊。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状态的变化,也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便无法再如年轻时那般自由地探索世界,心灵依然可以沉浸在艺术与自然的美好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体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以及对生命状态变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笔下江山取意成,一峰未尽一峰生。
凭谁试向行人问,水郭烟村第几程。
归袖迎风拂面埃,青山望处白云埋。
如何千载离家鹤,学得仙时不便来。
布袍褴褛化风埃,是处青山骨可埋。
三笑家风□时了,我师容易去还来。
秋空一洗绝纤埃,著脚街头雪半埋。
试问希真门下客,衣蓑曾有葛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