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人来言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感赋四首(其一)

使者端风教,猗欤彰往心。

应从泗水远,一溯二泉深。

草没尚书宅,风清修竹林。

超然遗像肃,苍翠玉森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学使张公对二泉书院的重修之举,不仅彰显了风范与教化之力,更蕴含着深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诗人通过“使者端风教,猗欤彰往心”开篇,赞颂张公以正直之风引领教化,弘扬往昔之心志。接着,“应从泗水远,一溯二泉深”两句,巧妙地将张公的行动与历史渊源相联系,暗示其行为如同泗水之远流,影响深远,又如追溯至二泉之源头,深邃而纯净。

“草没尚书宅,风清修竹林”描绘了书院周边环境的宁静与雅致,草木掩映中显现出历史的痕迹,而“风清修竹林”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是知识与美德的象征。最后,“超然遗像肃,苍翠玉森森”以“超然”形容张公的遗风,肃穆庄重,而“苍翠玉森森”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书院的勃勃生机与不朽精神,表达了对张公及其所为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公重修二泉书院这一事件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6)

顾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里人来言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感赋四首(其二)

有生竟何事,忠孝固其端。

社稷匡君易,晨昏别母难。

常将先哲范,留与后人看。

山斗今非远,寥寥碧落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里人来言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感赋四首(其三)

点易台边客,海天亭外云。

行行自舒卷,从此启人文。

廊庙虚前席,诗书集大勋。

茫茫后来者,孰与诵清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里人来言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感赋四首(其四)

少小追前辈,空山碧涧留。

诸贤竟安往,多士复来游。

解带松间石,弹琴竹外楼。

固知兴废运,公自有千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大湾铺涧石

潺潺崖下水,磊磊山根石。

石性不可磨,任与水相激。

水去石常在,无时不嵯峨。

水石两寂寂,新蝉鸣涧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