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观偃松

半已化为石,有灵通碧湘。

生逢尧雨露,老直汉风霜。

月滴蟾心水,龙遗脑骨香。

始于毫末后,曾见几兴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半已化为石头,仍有灵气连通碧湘江。
生在圣明的尧舜时代,历经风雨如汉朝的严寒酷暑。
月亮洒落的露水洗净了蟾蜍之心,龙的遗骨散发出香气。
从微小的开始发展,我见证了多次朝代的兴衰更迭。

注释

石:指坚硬的石头,可能象征坚韧不屈。
碧湘:湘江的别称,代表南方的水色。
尧雨露:比喻圣明君主的恩泽。
汉风霜:借指历史长河中的艰难岁月。
月滴蟾心水:月夜的景象,可能象征清澈的心灵。
龙遗脑骨香:龙的传说,可能象征高贵或神秘的力量。
毫末:极小的事物,比喻事物的起源。
兴亡:指朝代的兴盛和衰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一棵古松树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诗人徐仲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棵松树的人格化处理,使其拥有灵性,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半已化为石, 有灵通碧湘”两句表明这棵古松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部分已经石化,显现出一种超脱物质的神秘感,同时又保持着生命力,与青山绿水相呼应。

“生逢尧雨露,老直汉风霜”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描写,从古代圣明之主尧时期的细雨露珠到汉朝严寒的北风和霜雪,这棵松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其生命力强韧,直面自然界的考验。

“月滴蟾心水,龙遗脑骨香”两句继续描写松树的神秘与古老。月亮下的露珠如同蟾蜍(即青蛙)的心脏,清澈而又充满生命力;而“龙遗脑骨香”则是一种比喻,意指这棵松树的坚韧和尊贵,如同传说中龙王的遗骨散发着仙气。

“始于毫末后,曾见几兴亡”两句概括了诗人对这棵古松的观察,从细微之处开始,历经多次历史的变迁与朝代更替,它已经目睹了无数的兴衰荣辱。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徐仲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界中一棵古松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哲理。

收录诗词(9)

徐仲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江处士

门在松阴里,山僧几度过。

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

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绿萝。

金乌兼玉兔,年几奈公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耕夫谣

张绪逞风流,王衍事轻薄。

出门逢耕夫,颜色必不乐。

肥肤如玉洁,力拗丝不折。

半日无耕夫,此辈总饿杀。

形式: 古风

赠齐己

我唐有僧号齐己,未出家时宰相器。

爰见梦中逢五丁,毁形自学无生理。

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

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

闷见有唐风雅缺,敲破冰天飞白雪。

清塞清江却有灵,遗魂泣对荒郊月。

格何古,天工未生谁知主。

混沌凿开鸡子黄,散作纯风如胆苦。

意何新,织女星机挑白云。

真宰夜来调暖律,声声吹出嫩青春。

调何雅,涧底孤松秋雨洒。

嫦娥月里学步虚,桂风吹落玉山下。

语何奇,血泼乾坤龙战时。

祖龙跨海日方出,一鞭风雨万山飞。

己公己公道如此,浩浩寰中如独自。

一簟松风冷如冰,长伴巢由伸脚睡。

形式: 古风

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须。

平分造化双苞去,拆破春风两面开。

云路半开千里月,洞门斜掩一天春。

凿开青帝春风国,移下姮娥夜月楼。

珠玑影冷偏黏草,兰麝香浓却损花。

山色晓堆罗黛雨,草梢春戛麝香风。

衰兰寂寞含愁绿,小杏妖娆弄色红。

旁搜水脉湘心满,遍揭泉根梵底通。

水□滴残青□瘦,石脂倾尽白云空。

深浦送回芳草日,急滩牵断绿杨风。

藕梢逆入银塘里,蘋迹潜来玉井中。

败菊篱疏临野渡,落梅村冷隔江枫。

剪开净涧分苗稼,划破涟漪下钓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