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题宋学士祠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已逝宋学士的深切缅怀与哀思。首句“际会龙飞道正亨”以“龙飞”象征帝王登基,暗示宋学士在盛世之际有所作为,为国家贡献良多。然而,接下来的“白头歧路却西行”则透露出宋学士晚年却不得不离开朝廷,走向未知的命运。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宋学士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赐环有待公先逝”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宋学士在世时未能等到朝廷的恩赐或表彰,便已离世,流露出对其命运不公的感慨。而“理玉无归数已平”则可能暗指宋学士虽有才华,但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位或荣誉,其人生似乎已趋于平静,但内心之痛却难以平息。
“华表秋风仙鹤泪,祠堂春树杜鹃鸣”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秋风中的仙鹤之泪,春日里祠堂旁杜鹃的啼鸣,都是诗人借以表达对宋学士逝世的哀悼和怀念。仙鹤与杜鹃,既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也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哀愁,这里巧妙地将它们融入诗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艺术性。
最后,“儒臣自古堪枚举,当代谁教血食荣”两句,既是对宋学士作为儒臣的肯定,也是对后世的期待。诗人认为像宋学士这样的儒臣自古以来不乏其人,但在当代,又有谁能像他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获得后人的尊敬与纪念呢?这不仅是对宋学士个人成就的赞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学士生前事迹的追忆和逝世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使得诗歌既有情感的抒发,也有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