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诚之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

别后相惊两鬓霜,可怜梅蕊为谁芳。

台头日暖分三色,林下风清共一香。

正烂漫时游不足,忽离披去乐难常。

慇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分别之后惊讶发现我们都已双鬓斑白,可怜梅花为谁独自绽放。
阳光洒在山顶,色彩斑斓;林中微风吹过,香气共享。
正当花朵盛开,游玩的乐趣却不够,突然离去,快乐不再常常伴随。
你殷勤地亲手折下花朵赠予我,不愿在花前独自饮酒,表达深情厚意。

注释

别后:分别之后。
相惊:惊讶。
两鬓霜:双鬓斑白。
可怜:可惜,怜惜。
梅蕊:梅花的花蕊。
台头:山顶。
日暖:阳光温暖。
分三色:色彩斑斓。
林下:林中。
风清:微风清爽。
共一香:共享香气。
烂漫:盛开。
游不足:游玩的乐趣不够。
忽离披去:突然离去。
乐难常:快乐不再常常有。
慇勤:殷勤。
手折:亲手折下。
遥相赠:远远赠送。
花前:花前。
独举觞:独自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别离后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开篇“别后相惊两鬓霜”表达了时间匆匆,人事沧桑,双方分别后各自发觉时光飞逝,头上的白发如霜雪般增加,岁月在无声中留下痕迹。紧接着“可怜梅蕊为谁芳”则是对美好之物的惋惜,梅花虽然绽放,却不知其美丽能给谁带来欣赏。

接下来的“台头日暖分三色”写的是阳光温煦照在高台上,光线被折射成不同的颜色,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的明媚景象。而“林下风清共一香”则是表达在清新的微风中,梅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与自然和谐共存。

“正烂漫时游不足”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与未尽之感,当美丽的事物正值盛放之际,却不得不匆匆离开。紧接着“忽离披去乐难常”则是说分别来临得太突然,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不易常守。

“慇勤手折遥相赠”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用手中折下的梅花作为礼物,寄托着深深的情谊。而最后“不欲花前独举觞”则是说在美丽的花朵面前,不愿意独自举杯饮酒,希望能够与亲人共享这份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以及对美好事物珍视的心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希望能够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白都官见赠

齿疏鬓白两眸昏,万事无堪老病身。

脱粟犹沾太仓禄,法官仍忝外台臣。

直缘迂僻求闲地,岂是孤高慕古人。

英俊满朝皆稷契,太山何少一飞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冲卿喜雨偶成

万里风随快雨来,尘昏消伏旱光开。

物情濯热参差喜,天意为仁容易回。

帘映薄寒灯有晕,窗含虚白麝成煤。

君侯雅有江湖兴,萧洒何须气象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刘伯寿陪潞公禊饮

旌幢车骑满沙头,鼓吹喧繁画鹢浮。

十里罗纨光照地,千家帘幕远临流。

觞随洛水周公事,月映凤楼裴相游。

令典久堕今更举,行闻美俗遍中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同舍对菊无酒

黄花倚秋色,晔晔为谁开。

更使窥残榼,空令洗旧杯。

嗅香行缭绕,撚蕊立徘徊。

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